(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 黄兰君)5月10日-12日,由山东省癌症中心、山东省抗癌协会、山东省肿瘤医院主办的“山东省第七届肿瘤学术大会”在济南举办。2000多名肿瘤医治、防备和科研工作者参会,一起讨论肿瘤防治的新发展。5位我国工程院院士莅临大会并分别从放疗、内镜、精准药物和外科手术谈及了当时肿瘤防治的打破和发展。
“放疗+”,肿瘤医治新打破
我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善于金明
WHO发布的数据显现,手术、放疗和化疗在肿瘤治好率的奉献中,手术占22%,放疗占18%,化疗占5%;在55%未治好的患者中,18%是部分未控,37%是远地搬运,而这些未控和远处搬运的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例在某一阶段需求放疗。美国60%以上的肿瘤患者承受放射医治,而在我国,这个份额不到20%,且大部分放疗科会集在大城市大医院。
当越来越多人开端注重“精准医疗”时,其实放疗现已走在了前面。我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善于金明说到,近年来依托计算机技能和医学印象技能的协助,照耀方位更精确,照耀剂量更精准,能够到达消除肿瘤安排最大化和维护健康安排损害最小化的平衡。从钴60的发现到加速器的运用,再到今日质子放疗、CT引导下放疗,都让照耀的部位愈加精确,有些内照耀乃至能够直达肿瘤部位,削减对正常安排的损坏。
于金明院士以为,跟着研讨的不断发展,“放疗+”的方式会越来越得到认可,放疗+精准医学、放疗+加人工智能、放疗+加免疫医治都是未来的方向。“放疗+免疫”医治方式会激起系列分子生物效应,将有望给肿瘤医治带来真实打破。
“内镜+”,肿瘤防治新思路
我国工程院院士、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
“全世界有50%消化道肿瘤发生在我国,50%因消化道肿瘤逝世的人,是我国人。”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在大会上着重,消化道癌防控应及早推动,一是进步老百姓早诊早治的知道,二是推行舒适化的筛查,不再让群众对内镜的惊骇心态成为消化道肿瘤防治的绊脚石。“50岁以下的应承受胃镜查看,50岁以上要承受肠镜查看。”
在李兆申院士看来,内镜应运用到前期确诊,而不只是为了晚期医治。为了让更多人无痛承受内镜查看,李兆申院士牵头研制了胶囊胃镜,就像服用胶囊药物相同,喝水吞服药丸巨细的内镜机器人,15分钟就能完结内镜查看。
据悉,内镜超声(EUS)是将高频超声镜头安置于内镜顶端,在消化道内镜查看的一起取得消化道及周围脏器的高分辨率印象。据李兆申院士介绍,遥控胶囊胃镜研制、食管胶囊内镜的研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此外他们还将内镜和放疗结合起来。
比方他们团队正在做的关于胰腺肿瘤的内镜研制。“首先把胰腺肿瘤符号出来,就像雷达扫飞机相同,把规模定好,然后经过一种超声内镜把一些放射物质经过特别途径放在肿瘤中,完结近距离的放射医治。”
“手术+”,肝癌医治最优选
我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履行院长董家鸿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世界规模内,每年有超越84.1万的新发肝癌病例。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0%,发病率为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近年来,我国肝癌的死因顺位在恶性肿瘤中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
我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履行院长董家鸿介绍,现在我国在初度确诊的肝癌患者中,仅有20%的患者能够承受手术等彻底治好性医治,超越80%的患者一经发现就现已归于晚期。
“现在外科手术依然是肝癌的首选医治办法,但因肝癌患者大多兼并有肝硬化,或许在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达中晚期,能取得手术切除时机的患者约20%-30%。”董家鸿院士着重,“晚期肝癌的医治严重十分敏捷,新的化疗、靶向医治、免疫医治与传统的手术、放疗、介入医治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肝癌患者医治作用,乃至得到治好时机。”
现在,肝癌医治办法可分为部分医治和全身医治。部分医治办法首要包含外科手术、肝动脉栓塞化疗、经皮射频融化医治、放射医治等;全身医治包含化学医治、靶向医治和免疫医治等。
董家鸿院士介绍,近年来跟着肝癌医治手法不断增多,精准外科手术医治联合全身的靶向医治和免疫医治,针对患者进行个别化联合医治,使得晚期肝癌医治作用大大提高。
“药物+”,肿瘤选药个别化
我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讨生所长周宏灏
在跟肿瘤的博弈中,手术、放疗、化疗、药物医治常常会由于个别差异被用作组合拳来打。作为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初次提出“因人用药,因地制宜”理论的科学家,我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讨生所长周宏灏表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结使咱们了解到了个别间的差异,虽然份额很小,单药物作用的个别差异正是源于每个人的基因中300万个碱基差异。
以易瑞沙为例,其在医治肺癌的全体医治作用欠好,但在EGFR基因变异的肺癌患者中,作用很好,在临床运用这个极端贵重的药物(每个阶段16万元左右,一个阶段为一个月)之前,都必须检测EGFR基因骤变。此外,每年FDA都会批阅若干个针对某些疾病的亚群或各种靶点的靶向药物上市,我国对肺癌的biomarker对应的靶向药物也知道比其他癌症要深化。
为了协助初发患者更高效快速地挑选医治药物,周宏灏院士研制了一个掩盖我国高发癌症的肿瘤高通量个别化基因检测项目。这个项目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靶向药物相关基因,掩盖了59个肿瘤常见骤变基因,36个进入临床实验的靶向药物相关基因,还有3600多个热门骤变,涵盖了200多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另一方面是化疗药相关基因,包含了14个药物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及其40多个骤变位点。
“肿瘤+”,重视肿瘤患者的心血管
我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运
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形成我国居民逝世最常见的病因,而心血管疾病是肿瘤患者首要死因之一。我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运院士指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存在一起的风险要素,一些常见的心脏疾病风险要素往往也是肿瘤的高危要素,二者或许存在一起的病理生理根底。另一方面,肿瘤医治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损害。
但肿瘤心脏病学在我国尚处于萌发阶段,首先是肿瘤和心血管医师观念的改动。本来更多的是“谈癌色变”,医治采纳限制医治,未来应该在医治肿瘤的一起给予全程心脏维护。肿瘤科医师作为医治进口,心血管医师作为担任,一起处理疾病。
据张运院士介绍,现阶段肿瘤心脏病学单元在我国有五种临床方式,分别为:肿瘤专科医院的心内科;大型概括医院的肿瘤心脏病多学科团队门诊;心血管专科医院的肿瘤心脏病学门诊;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团队会诊;线上多学科团队会诊。
据悉,本次会议设有1个主会场、26个分会场,邀请了多位国内外肿瘤范畴的专家作学术报告。来自山东省各地市的肿瘤医务工作者一起环绕肿瘤的根底研讨、防备、确诊、医治和恢复等主题进行广泛深化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责任编辑:步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