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较轻、活动度较高的患者挑选人工全髋外表置换术(SRA)还对错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仍存在较大争议。SRA在理论较THA具有某些优势,如:功用康复水平较高、活动后较少发作大腿痛苦、因为肢体长度差异和跛行引发的并发症削减等。可是,这些优势未得以证明。且将一切患者考虑在内后,人工全髋外表置换术的翻修率高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翻修率。
针对此种状况,华盛顿大学的Barrack教授等学者进行了一项回忆性研讨,以探求进行SRA的患者术后跛行、大腿痛苦以及肢体长度的差异的发作率是否低于进行THA 的患者。
研讨人员回忆了多中心自2005至2007年进行THA及SRA的患者。男性的归入年纪为18-55岁,女性为18-60岁。除掉术后感染、骨折、脱位以及翻修的患者,最终随访到的病例为806例患者。手术时均匀年纪为50岁,术后随访最短时刻为1年(均匀2.3年,1.1-3.9年)。
进行SRA的指证:骨量满足支撑假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小于25%;体重指数小于35kg/㎡;两边下肢长度差异小于1cm;囊肿小于1cm;无金属过敏或肾功用不全。
运用膝部损伤及骨关节炎成效评分表、Harris髋关节评分、UCLA活动评分以及患者特异指数,对患者进行鉴定。
依据承重面和假体头的尺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标准头(≦32cm)THA(n=359)、大头(>32cm)THA(n=323)和SRA(124)。SRA组患者的男性份额(80.6%)高于THA标准头组(54.3%)以及THA大头组(73.1%)。THA标准头组患者年纪(49岁)比THA大头组(50岁)以及SRA组(CI:48.5-51岁)低。
对患者的年纪、性别、活动程度进行匹配后,进行SRA的患者相对于其它两组患者发作跛行的几率更低。大头THA与标准头THA患者的跛行概率适当。患者跛行的概率与假体柄的类型、手术入路无关。
SRA患者发作大腿痛苦的几率比其它两组更低,而THA两组间无差比。运用近端涂层锥形钛假体发作大腿痛苦的几率较低。
SRA组患者发作下肢不等长的几率更低。大头THA组患者发作下肢不等长的几率最高。
SRA组患者的活动度更高,接连行走1小时的几率更高。而标准头THA患者较大头THA患者又有改进。
研讨人员最终总结到:经过对五个中心,超越800名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访发现SRA优于THA。在大于一年的短期随访,SRA的患者发作跛行和大腿痛苦的几率较低,康复高活动才能以及跑步的才能几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