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缓和症是因为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用障碍,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ES)缓和不全,食物无法顺畅经过而停留,然后逐步使食管张力、活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其首要特征为食管缺少活动,LES 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懈反响削弱。
医治办法首要针对 LES,包含气囊扩张(PD)和腹腔镜下 Heller’s 肌切开术(LHM)两种办法,两者的长时刻效果均不清晰,为此,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消化内科的 Boeckxstaens 等进行了长时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讨,比较上述 2 种医治办法,成果宣布在近期的 Gut 杂志上。
研讨目标为 2003 年 2 月至 2008 年 2 月期间在欧洲 5 个国家 14 家医学中心新确诊的「贲门失缓和症」患者,随机分红 PD 组及 LHM 组,当 PD 组患者对医治无反响时,可承受第 2 次、第 3 次扩张医治,而仅在第 2 次医治后 2 年内复发时,方能承受第 3 次扩张。若医治后 Eckardt 评分大于 3 分,则以为医治失利。
开端医治前,具体记载患者的既往史、体格查看、血常规、血生化等查看成果,并完结日子质量问卷(SF-36),定时进行食管测压、胃镜、钡餐查看评价食管状况。首要研讨目标为医治成功率,即随访时 Eckardt 评分 ≤ 3 分,非必须研讨目标为功用性参数(如 LES 压力、食管状况)、日子质量及并发症发作率。
最终,依照全剖析集(FAS),研讨共归入 201 例患者,其间 LHM 组 105 例,PD 组 96 例;依照契合计划集(PPS),共归入 192 例,LHM 组 107 例,PD 组 85 例,随访中位时刻分别为 6.6 年和 6.0 年。
依照 FAS 剖析,LHM、PD 医治后 1 年的有功率分别为 94%、90%,2 年有功率分别为 89%、86%,5 年的有功率分别为 84%、82%,均无统计学差异;依照 PPS 剖析,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随访 5 年后发现,两组患者症状改进程度、LES 压力及食管排空类似,且 Eckardt 得分与食管排空无相关性。两组患者的日子质量及精神状况评分亦无差异。进一步行亚组剖析发现,PD 医治 II 型贲门失缓和症的成功率高于 LHM,而 III 型则对 LHM 反响佳,I 型对两者的反响无差异。
相关剖析发现,不管患者采纳何种医治办法,与医治失利有关的风险要素包含年青、预先存在每日胸痛及医治前食管宽度< 4 cm。与 PD 再扩张有关的风险要素包含年纪<40 岁、食管宽度<4 cm 及 III 型贲门失缓和症。
并发症方面, PD 组患者发作食管穿孔 5 例,其间 3 例行保存医治,2 例行手术医治,均预后杰出。LHM 组患者,发作粘膜撕裂共 13 例,发作率为 12%,除 1 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外,其他患者均于术中进行修正。两组患者术后 4 年食管炎的发作率、食管酸露出无明显差异。
最终,研讨者得出结论,因为两种办法医治贲门失缓和症的成功率、术后食管功用、排空等均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首选医治办法,然而行 PD 医治的患者 25% 需再次行扩张医治。故在引荐患者采纳何种医治办法前,可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医治失利的风险要素及地点医院的医疗资源进行归纳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