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的综合素质评价引发热议。对于广州的孩子来说,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从初二年级开始启用信息平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而2019年及以后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从初一开始启用信息平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记者理解到,广州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基本参照了省标准。老师们表示,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综合素质评价不会拖升学后腿。
广州: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基本参照省标准
记者对照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广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发现广州市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基本没有超出广东省要求的范围,只是在具体表述和设定上,有一些微小调整,更符合广州学生的特点。
以社会学习和劳动实践为例,省标准要求.学生每学期参加有组织的校外参观学习两次以上;参与研学旅行一次以上; 参与社会调研一次以上; 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且平均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家务劳动。市标准的表述是:参与研学旅行或有学校组织的校外参观学习2次及以上;参与职业体验或社会调研1次及以上;积极参加劳动活动,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按要求完成校内值日,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的家务劳动。
同时,鉴于广州学校对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广州提出每学期参加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科活动2次及以上 参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参与举办或者支持举办的各类科普教育、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实践探究及科技类学生交流竞赛活动、创客活动1次及以上。 而在比较受关注的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方面,广东省和广州市的要求,都是每学期24小时及以上。
校内外服务均可算作志愿服务
与省标准一样,广州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属性。五方面评价属性均包含5个重要观测点。根据学生达成情况,每个观测点0分、2分、4分三级,满分值为20分,实行各自计分且各学期得分可以累加。据悉,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依托广东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贯穿初中三年,以学期位单位,每学期需按顺序依次完成写实记录、审阅遴选、公示确认、提交评语、形成档案五项任务。评价结果会作为学生毕业升学依据或参考。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等级需达到D级以上,被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需达到C级以上。综合素质评价还是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和名额分配招生的重要参考。
记者从多所初中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B级或以上,达不到C级的屈指可数。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不会在学生升学过程中“拖后腿”。“其实像每学期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达到24小时以上,这个其实并不难。”广州一所初中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活动和服务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值日打扫、在食堂、宿舍值班、学校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等的各种舞台服务、场地布置等,都可以算进志愿服务的范畴。至于校外服务,校团委也经常会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因此,只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和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活动,达标基本是不成问题的。广东实验中学的一名家长告诉记者,班级组织了志愿者活动,家长每隔一周轮流带孩子们去做志愿服务,有时间的都可以报名,每次半天时间。
疑虑:孩子做家务家长需要全程跟拍吗?
有老师坦言,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班主任的工作相应增多了。作为班主任来说,要定期审阅学生的写实记录,学期末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要督促学生整理个人写实记录材料并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实施材料,包括计分的重点观测点达成情况,完善有关佐证材料后,加以公示,还要撰写教师评语。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做,还要有写实记录,还要佐证材料。至于写实记录和佐证材料真实性如何保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要求学生每周做两次及以上家务,佐证材料是否就是一张照片呢”?有老师表示,如果拍照片就可以佐证,那孩子完全可以拿着拖把、拿着锅铲摆拍一下,任务就完成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达到的效果。但如果要录视频,孩子一边做,家长还得全程跟拍,这也很奇怪,而且上传可能也会很麻烦。这些问题在具体操作时,都应该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