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小蜂
2020届准备做医药代表的小盆友,今年最怕是一毕业怕就待业了
作为一名正儿八经医药专业出身的上上上……届学姐,笔者今天在此就以在医药行业闯荡的经验来聊聊这些岗位选择与匹配。
一、建立岗位认知
虽然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是有往医药代表从业方向的考虑,但是笔者接触下来,其实是有很多同学是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可能见着学长学姐当药代的较多或是听到药代普遍高薪的说法就一股脑儿准备往这个岗位扎,却对医药代表做什么知之甚少。
对日常工作都不理解,如何确定自己真的适合并下定决心去从事这个岗位?
正确的做法是明确我们要理解的关键信息,有的放矢去做收集:薪水待遇、工作属性、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工作职责、晋升路径、发展前景等。不需要万事具细,但是整体概念要有。
1. 如果你有学长学姐是从事医药销售方面的工作,那是再好不过了,建议好好和他们聊一聊,积极“取经”。
2. 互联网时代,你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知乎等平台找到一些相关信息,足够你勾勒出药代的工作日常。如果想要理解更多,医药自媒体人往往会建立群,进入这些业内人士的聚集地,获取你想要链接的药代前辈和信息会更容易一些。
3. 阅读药代销售类书籍,还有一些医药平台会提供免费职场分享课,只要你花一些耐心和时间,都可以获取到医药代表的真实工作状况。
二、多渠道收集岗位
在准备入行的时候,有些小伙伴可能会因为搜罗的渠道过窄,匹配到合适的岗位比较少,从而将就入职,准备工作一段时间再跳槽,这种做法只能是下下之选。要知道,你的每一段履历都将在简历上呈现,起跑线很重要,如果可以尽量获得在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offer。
全渠道搜罗,不错过好岗位。
1. 传统渠道:校招、前程无忧等招聘平台
对于医药类院校,往往会有一些药企去做校招,但是仅仅通过校招,你所接触到的校园招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非医药大学的医药学院,大型药企根本不会去做校招。无论校招企业质量及数量,建议所有毕业生也要同步在其他渠道找找机会。
大型招聘平台可以说是我们寻求岗位的必然渠道。怎么查找岗位知小蜂在此不再赘述,仅仅提醒2点:
● 不要公开简历,否则你会收到一栈并不匹配的岗位面试邀请甚至秀扰电话。仅仅选择你有意向的岗位去投递;
● 主动跟踪问询意向岗位进展。有时候在线的岗位并不一定还在招聘,也许是HR没有及时下架,或者为了收集更多简历入人才库,这时候你就无需抱有太多期待在这些岗位上。
2. 新媒体渠道:医药类招聘、药企官方招聘
一般来说,近一周甚至近半月内的岗位还是可以投一投。顶端的搜索栏在寻找信息不要太好用哦。
药企官方的招聘投递邮箱(后缀大都是@药企英文名)会比较及时收到邀请面试或是不符合条件的反馈信息;为了避免简历石沉大海,建议邮件正文再附上简短的自我情况介绍顺便恳请期望回复,会让你收到回复的概率大一些。
3. 人脉网络:校友、行业群、医药猎头
最靠谱应聘渠道肯定还是校友内推的一些职位,这些岗位招聘状态好掌握,也可以比较容易打听到产品市场现状、老板是否nice,团队氛围如何。
医药猎头联系方式和行业群都是可以从相关里间接获取,只要积极主动去联系,相信可以获取到一些岗位。
猎头所掌握的岗位一般偏资深,但由于和药企的合作关系以及其业内人脉较广,在代招岗位之外他们往往也可能有一定的推荐给到你。 互联网时代,信息是开放共享的。这句话没错,但是只对了一半。有价值的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无序得湮没在各种嘈杂的信息洪流中,更有一部分可能是只会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流通。所以在医药行业能提前跟1-3名专业靠谱的业内猎头打好交道对你的职业生涯没有坏处。
三、岗位背景考察
1. 平台背景
对于毕业生来说,我还是建议外企优先,国内现在也不乏优秀的大型药企,但是从起跑线、基本保障福利和人才培训体系来说,外企还是略胜一筹。
公司选择建议:外企>合资>内资
对于内资企业,现在国内一些创新型药企也是不错的选择,再鼎、歌礼、信达等薪水待遇和体系都有向外企对标的趋势。
2. 产品的选择
公司祭奠着你的跳板高低,而产品直接影响着你的赚钱程度。
国家的药品集采成常态化趋势,对于医药销售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药品推广费用将大幅降低。昨天,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要求开展注射液一致性评价,那么国采目录将会更加丰富。对于已经带量或有趋势带量的产品,最好避开。
总体来说,肿瘤药、新特药是最稳妥的。
从产品选择优先角度:
肿瘤药>专科特药>普药
新药>专利期内的产品>过专利期的产品>带量采购或有带量趋势产品
3. 市场的选择
就从指标的完成难易程度来说,自然是越核心的区域越好。除此之外,核心市场的代表接触到的客户和市场资源也会更优质。
刚入行的新人,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快速成长和发展路径也是重要的考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