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且小梁切除术是医治青光眼的首选手术医治办法。眼内压(IOP)是引起青光眼的仅有原发性风险要素,IOP也是如今仅有可操控的要素,且是点评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目标。
一些报导提出手术过程与前期术后眼压密切相关,术后效果也可通过前期丈量眼压进行猜测。因而为了研讨小梁切除术术中IOP与术后第1,7和30天的IOP的联系以及使用术中IOP点评术后前期IOP,Shi等进行了相关研讨,以为术中IOP可用于评价术后前期IOP,且两者密切相关,成果2014年12月宣布在J Glaucoma。
研讨采纳连续性病例进行预期及调查。选取97例原发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在缝合巩膜瓣且确保前房成形之后3分钟进行IOP丈量。术后随访30天,具体记载临床症状与或许呈现的并发症。患者被分为三组:A(术中IOP≤10mmHg),B(>10,≤15.0mmHg)以及C(>15.0mmHg)。
成果表明,受检患者均匀年纪为60.8岁,40例(41.3%)患者为男性,82(84.5%)例患者患有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丝裂霉素C(MMC)用于75只(77.3%)患眼中。
C组中均匀IOP值明显高于A组。术后IOP值与术中IOP、年纪、手术持续时间、MMC剂量在单变量回归计算办法下都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现,术中IOP与术后IOP在第1天与第7天相关,而在第30天无关。
研讨以为,在进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术中IOP可用于评价术后前期IOP,且两者密切相关。调整术中IOP可优化术后I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