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氨基搬运酶简称转氨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搬运反响的酶类,用于肝功用查看的的首要是丙氨酸氨基搬运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搬运酶(AST),ALT 首要散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安排中;AST 首要散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安排中。ALT 首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80% 的 AST 首要存在于线粒体内,两者均坐落细胞内。
正常状况下,二者血清中的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胞质内的 ALT 与 AST 释放入血,致使血中 ALT 和 AST 升高,但是 ALT 与 AST 升高又不只是局限于肝脏疾病。下面笔者针对转氨酶升高的辨别确诊进行论述。
一、病毒性肝炎
临床上碰到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首先应想到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流行症。国内外学者发现并揭露的病毒性肝炎的品种包含 8 品种型,分别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TTV 病毒以及 SEN 病毒。
病毒性肝炎首要表现为胃口减退、厌恶、上腹部不适、肝区痛苦、乏力、黄疸、发热、肝大、肝功用危害等,有些患者可缓慢化,乃至开展成肝硬化,少量可开展为肝癌。各类急、缓慢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为清晰转氨酶升高是否由病毒性肝炎引起,可予以不同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查看, 以清晰是哪一类型病毒引起的肝炎。
二、肝外梗阻性疾病
转氨酶是由胆管分泌的,因而胆管梗阻可引起转氨酶升高,临床上引起胆管梗阻的常见的是胆管、胆囊、胰腺等疾病,比方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囊及胆管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壶腹周围癌、急缓慢胰腺炎、胰腺癌等。
上述疾病一般可经过彩超、CT、MRI 等查看加以区别和辨别。
三、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储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临床上依据是否长时刻过量喝酒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含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化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是我国最常见的缓慢肝病之一;临床上有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实验室查看可有转氨酶升高,通常以 ALT 升高为主。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长时刻喝酒导致的缓慢肝病,初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开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临床上表现为乏力、胃口不振、右上腹不适、厌恶、吐逆等,70%~80% 的患者转氨酶升高。
超声查看是确诊脂肪性肝病的重要手法,确诊率高达 70%~80%;肝/脾 CT 平扫密度比值 ≤ 1 可清晰脂肪性肝病的确诊,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脂肪性肝病的首要办法。
四、药物
临床上许多药物都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有报导在用药 12 小时后即可呈现转氨酶升高的状况。常见的引起转氨酶升高的药物有:
1. 抗结核药:雷米封、呲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异烟肼等;
2. 解热止痛药物:羟基保泰松、氨基比林、消炎痛等;
3. 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氯霉素、两性霉素 B 等;
4. 精力类药:如鲁米那、氯丙嗪、丙咪嗪等;
5. 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硫唑嘌呤等;
6. 降糖药物: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甲磺丁脲等;
7. 降脂药物:他汀类(辛伐他汀等),贝特类;
8.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甲基硫氧嘧啶等;
9. 激素类:已烯雌酚、睾丸酮、甲基睾丸酮等;
10. 其它:如麻醉药甲氧氟烷;利尿药氯噻嗪等;锑化合物等。
对药物性肝危害的患者要全面问询药物运用的时刻长短、剂量等。依据血清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在外病毒性肝炎,经过印象学查看了解肝内堵塞和有无脂肪肝存在,或停药调查,用护肝药物,若症状缓解,可确诊药物性肝损害。
五、寄生虫疾病
血吸虫、阿米巴原虫、华支睾吸虫等的感染均可形成转氨酶升高,关于这些寄生虫感染,有必要查到感染的虫体、虫卵,加上转氨酶升高,则可清晰确诊。
六、病毒或细菌感染
细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肝脓肿、败血症等。一般来说确诊不是很困难,经过血培育清晰原发感染灶,经过肝功用查看清晰是否存在转氨酶升高,经过血清学抗体、印象学查看扫除其他疾病,可清晰确诊。
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均可引起转氨酶升高。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等感染因有典型的皮疹简略确诊,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则需求经过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来清晰确诊。
七、本身免疫性肝病
本身免疫性肝病首要包含本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上表现为乏力、腹胀、皮肤瘙痒、纳差、黄疸等。肝功用查看表现为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确诊首要依托肝穿刺活检。
八、其它系统疾病
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呼吸衰竭、甲状腺功用亢进症、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可发作转氨酶升高, 应引起我们留意。一般经过特异性抗原抗体查看、心电图、印象学等查看,可加以区别。
当然临床上遇到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并没有那么简略,需求临床医师开阔思想、抽丝剥茧寻觅真实的病因。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第八版),公民卫生出版社,葛俊波,徐永健主编。
2. 确诊学(第八版),公民卫生出版社,万学红,卢雪峰主编
3. 王继尧,王乐斌,刘峰. 转氨酶升高的辨别确诊 [J]. 淮海医药,1999,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