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波倒置在临床心电图中非常常见,并且咱们经常能遇到形状夸大的巨大倒置 T 波,这些倒置 T 波到底有什么临床意义,咱们怎么去辨别?
带着疑问,今日咱们一同揭开倒置 T 波之谜。临床上一般把倒置的 T 波振幅>1.0 mV,部分可达 2.0 mV 以上,这样的 T 波称为巨大倒置 T 波(Giant T wave inversion)。
1. Niagara 瀑布样 T 波
2001 年哈佛医学院 Hurst·JW 教授将脑血管意外患者呈现的一种特别形状的巨大倒置 T 波形象地命名为 Niagara 瀑布样 T 波,亦可由交感神经过度振奋引起,又称交感神经介导的巨大倒置 T 波。
Niagara 瀑布样 T 波常见于左胸导联,即 V3~V6 导联,亦见于肢体导联,但 V1、aVR 导联可存在宽而直立的 T 波;巨大倒置 T 波宽深倒置、不对称,常有切迹。T 波演化敏捷,可继续数日后自行消失;巨大倒置 T 波常随同 QT 间期延伸、U 波显着(>0.15mV)及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不伴 ST 段偏移及病理性 Q 波。
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1976 年日本学者 Yamaguchi 等提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该病以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肥厚为特征,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临床症状不典型。现在以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肌节缩短蛋白基因如心脏肌球蛋白重链及心脏肌钙蛋白 T 基因突变是首要的致病要素。
心电图特色:T 波倒置常见于左胸导联,以 V2~V5 导联显着,V4 导联最显着。T 波深尖、基底窄,双支略不对称。T 波倒置常伴相应导联 R 波增高及 ST 段压低。T 波倒置一般短期内固定不变。R 波越高的导联 T 波倒置越深、ST 段压低越显着。由于局限于心尖部的肥厚心肌发生巨大向量投影在 V3~V5 导联上,V4 导联首要反映心尖部心肌肥厚程度及心肌除极和复极的改变,因而 R 波振幅、ST 段压低及 T 波倒置程度表现为 V4 ≥ V5 ≥ V3。
3. 心肌缺血冠状 T 波
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化过程中可呈现巨大倒置 T 波,今后 T 波能够逐步变浅或转为低平、直立。巨大倒置 T 波形状窄、顶端变锐、内角变小,双支对称「冠状 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管再通后呈现巨大倒置 T 波是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标志,跟着 T 波倒置的起伏增加,存活心肌与之呈正相关,心功用康复优于无巨大倒置 T 波患者。Hirtotaka 等以为急性心肌梗死后 100 h 内呈现巨大倒置 T 波,起伏深达 1.4mV 以上,消失的 R 波再呈现的概率较大,心功用康复较好。
4. Brugada 综合征
1992 年 Brugada P 和 Brugada J 两兄弟首要提出而引起临床留意,在特发性室速或猝死中,部分患者心电图可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和 V1-V3 导联 ST 段举高伴 T 波倒置。
2002 年 8 月欧洲心脏病协会将 Brugada 综合征的心电图分为三型:
I 型:以杰出的" 穹隆型"ST 段举高为特征,表现为 J 波或举高的 ST 段极点 ≥ 2 mm,随同 T 波倒置,ST 段与 T 波之间很少或无等电位线别离;
Ⅱ型:J 波起伏(≥ 2 mm) 引起 ST 段下斜型举高(在基线上方并 ≥ 1 mm),紧随正向或双向 T 波,构成" 马鞍型"ST 段图型;
Ⅲ型:右胸前导联 ST 段举高<1 mm,能够表现为「马鞍型」或「穹隆型」,或两者兼有。
本文图片部分为老友供给,部分为对网传心电图的解读,意图为讨论病例一起学习。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确定丁香园心血管频道官方号「心血管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