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发热查因的患儿,常常把缓慢特异性感染、隐匿性感染、血液体系及免疫体系疾病等逐个排查却无果,此刻千万不能遗失这个病因。
1. 病例回忆
患者,男,14 岁,因「发热 20 余天」入院。
患儿以午后、夜间发热为主,体温动摇在 39℃ 左右,口服退热药可降至正常,偶诉头晕,改动体位时显着,可自行缓解,无吐逆,无黑便,夜间盗汗显着,无咳嗽,无骨痛,无关节痛苦,无皮疹,当地医院予输液(详细不详)医治 2 次,每次医治后体温可安稳 2 天后又重复。
自起病以来,精力状态一般,胃口、食量正常,巨细便如常,体重无显着减轻。既往体键,无地中海贫血宗族史。
查体:T 36.5 ℃,P 116 次/分,R 19 次/分,WT 52.1 kg,BP 100/60 mmHg,神志清,精力反响可;颈部、及腹股沟区可见触及数个黄豆巨细的淋巴结,右滑车上可触及单个绿豆巨细淋巴结,活动正常,颈部单个淋巴结稍触痛;口唇、甲床、面无人色,咽稍充血,双扁桃体 I 度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颈软无反抗,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均无反常,四肢活动自若。
辅佐查看:屡次完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显着下降,血红蛋白动摇在 70 g/L 左右;血沉增快;CRP 根本正常。生化、降钙素原正常。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正常;本身免疫抗体 11 项+血管炎 3 项+风湿 4 项根本正常。
贫血 7 项:铁蛋白 5.0 ng/ml、叶酸测定 6.46 ng/ml、铁测定 1.5 umol/L、促红细胞生成素 100.74 mIU/ml、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75.90 nmol/L;
病原学:EB 病毒抗原(+);流感、腺病毒(-);血培育、肥达实验、支原体抗体等均(-);结核免疫剖析全套正常;PPD 皮试(-);脑脊液查看、骨髓穿刺未见显着反常。
淋巴结超声:左边颈部显现多枚增大淋巴结回声,最大 3.0×1.2 cm,形状尚规矩,内部回声欠均,部本分显现小片状极低回声区;右滑车上淋巴结肿大。
2. 剖析病况
(1)患儿发热继续时间长,午后及夜间为主,伴盗汗,偶感头晕,无咳嗽,无消化道症状。查体:贫血貌,可触及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稍触痛,质软,活动杰出。辅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结合患儿症状特色,但未发现感染灶,一般状况杰出,CRP、降钙素原等炎症目标均正常,入院后予头孢曲松静滴抗感染医治 3 天,无效,结合其临床特色暂不支撑缓慢细菌感染;
(2)胸片未见反常,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结核免疫剖析全套正常,PPD(-),脑脊液查看未见反常,不支撑结核感染;
(3)患儿有发热、淋巴结肿大 、贫血,但满是无皮疹、无关节胀痛,完善骨髓穿刺及培育、本身免疫抗体 11 项+血管炎三项提示均阴性,暂不支撑血液体系疾病、风湿结缔组织病;
(4)患儿为青少年,血常规提示中度贫血,铁蛋白偏低,不是血液体系恶性疾病、风湿结缔组织病疾病、缓慢感染,但单纯 EB 病毒感染好像难以解说;
(5)究竟是什么原因?考虑患儿首要体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贫血,经多学科会诊后,完善了颈部淋巴结活检。
成果报答:淋巴结活检提示组织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最终确诊:①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② 中度贫血: 缺铁性贫血;
医治:小剂量激素口服,3 天后体温安稳,5 天后停药,未再重复;硫酸亚铁铵口服,1 月后复查血常规,108 g/L。
3. 评论
(1)什么是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 subacute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SNL) 也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 Kikuchi's disease) ,归于淋巴结反响性增生病变,其临床体现缺少特异性,首要为长时间发热、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白细胞削减、肝脾肿大、皮疹等,确诊依托淋巴结病理查看。
(2)临床体现及确诊
SNL 由日本奉学者 Kikuchi 和 Fujimoto 在 1972 年首先报导。归纳我国近 20 年来报导的 SNL 病例显现,其发病年纪为 9 个月至 15 岁,以学龄儿童多见,≥ 6 岁者超越 96%,男女比例 1.4:1,发病无季节性,10.1% 病例有前驱症状。
① 临床体现
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常见,可累及全身浅表淋巴结及深部淋巴结,可伴触痛或 自发痛,部分病例淋巴结交融或呈肿瘤型;
发热:热程 2d 至 2 年,以 2~6 周多见,中高热为主,热型呈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矩热;
肝脾肿大;
皮疹;
少量病例伴头痛、腹痛、心悸、胸闷、黄疸、关节痛等。
② 实验室查看
可有一过性白细胞下降、贫血、血沉增快、肝功用反常、心肌酶学反常心电图电图反常等。
留意:凡淋巴结胀痛伴长时间发热者应考虑本病,确诊有必要依托病理,需留意在外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体系性红斑狼疮、恶性组织细胞病、结核、伤寒等。
(3)病因与转归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有研讨提出细胞逝世的特征是凋亡而不是凝固性坏死,细胞危害发作的首要机制是由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凋亡;
一般使用激素和 (或) 非甾体抗炎药病况能得到操控。文献报导激素医治后约 94.9% 的患者 1~7 天内体温正常,淋巴结肿大多在 1~2 周内开端衰退,兼并多脏器功用危害者,经激素医治后好转;
既往以为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但从国内一些材料剖析,本病可呈现多脏器危害,肝脏危害发作率最高,体现为肝酶升高、黄疸,乃至低蛋白血症和腹水,心脏危害体现为心肌酶学改动 、心律失常和心脏扩展、心包积液等,肾脏危害可体现为血尿和 (或) 蛋白尿,神经体系危害可呈现脑炎的体现,且有较高的复发率,应引起临床注重,并对患者长时间随访。
参考文献
[1]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3 例陈述并文献回忆 [J]. 我国有用儿科临床志,2006,21(2):129-132
[2] 张翠英,苏强,路岩莉.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兼并脑炎 1 例 [J].我国有用儿科杂志,2003,l8(12) :758.
[3] 郭海英.吴敏嫒.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33 例 [J J.有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 ,18(9 ):699.
[4] 徐钰荣. 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多脏器危害 1 例 [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12(4) ;177.
[5]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等,诸福棠有用儿科学 [M], 第 8 版,北京,公民卫生出版社,2015: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