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尿路感染是否为一种严峻的细菌感染呢?近期,圣安东尼奥儿童医院儿科主任暨贝勒医学院儿科副教授 Quinonez 博士就这一备受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Medscape Pediatrics 对此进行了报导。
儿童尿路感染确诊新旧观念之争
多年以来,Jaskiewicz 和 Bachur 等先后在 Pediatrics 上宣布了有关儿童发热的研讨,他们以为婴幼儿尿路感染应引起满足注重,其严峻性应同菌血症和脑膜炎同时视作「严峻的细菌性感染」,这些研讨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含义。
但是,跟着对尿路感染儿童长时刻预后愈加深化的了解,有关防备尿路感染的问题也一向争议不断,最新的一些其他研讨也对是否有必要活跃确诊儿童尿路感染提出质疑。
如 2013 年 Newman等对相关研讨进行总述,剖析了以下几个热点问题:婴幼儿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发展为脓毒症的危险、尿路感染与肾脏瘢痕构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后续防备尿路感染和或许构成的肾脏瘢痕是否能减轻潜在长时刻不良后遗症如高血压或肾衰竭的发作问题。
在不明原因发热的缺乏 18 个月大的婴幼儿中,尿路感染相对比较常见,文献报导份额约为 2%-7.5%。而尿路感染儿童中脓毒症的份额又有多大呢?一项根据人群的查询显现,因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发作脓毒症的份额为缺乏 1/20。其间,大都(超越 70%)是婴幼儿,约对折存在尿路反常。这些尿脓毒症病例的死亡率是 3.7%,显着低于儿童人群中其他病因导致的脓毒症份额。
活跃医治与远期不良结局相关与否之争
美国儿科学会(AAP)攻略主张,确诊及疑似尿路感染儿童应尽早承受医治,用以削减肾脏瘢痕的构成与继发性缓慢肾脏病(CKD)的发作。但是,很多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和调查性研讨已证明,予以医治并不能减轻呈现肾脏瘢痕。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一切的相关研讨成果都一起。一项前瞻性 RCT 对 287 名儿童进行研讨发现,不管对尿路感染儿童在发热病程前期或晚期予以抗生素医治与否,都有 30% 呈现了肾脏瘢痕。相反,另一项针对 230 名初次因尿路感染发热儿童进行调查性研讨发现,呈现发热症状与开端医治间推迟超越 4 天以上时刻,会添加呈现尿液返流和非尿液返流患儿肾脏呈现瘢痕的份额。
从现有依据来看可清晰的一点是,尿路感染确实与继发性肾脏瘢痕构成有关。但是,瘢痕构成是否必定会添加不良长时刻预后结局的发作危险呢(如高血压和 CKD)?两项 RCTs 和一项系统性回忆研讨对该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 1 项 RCT 成果于 1996 年宣布,该研讨对 111 例尿路感染女人盯梢随访了均匀 15 年时刻。其成果显现,中重度肾脏瘢痕构成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肾小球滤过率(GFR)或高血压发病率没有显着临床差异。
第 2 项 RCT 对超越 1200 例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患儿均匀随访 25 年,在长时刻随访资料完整的 57 例受试者中,巯基琥珀酸 (DMSA) 重复扫描发现绝大大都(93%)人存在永久肾脏瘢痕。但是,调查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在 GFR 或高血压发病方面差异无显着统计学含义。
系统性回忆研讨对 1500 例 CKD 患者剖析其儿童期尿路感染与继发性 CKD 间的相关性,成果发现,没有病例发病是直接由于尿路感染所导致。该研讨的作者还从芬兰的区域数据库调研 CKD 病因未明患者相关信息,研讨发现没有患者看起来是由于尿路感染而患病的。
持「活跃确诊尿路感染」定见的另一原因是,这样做能够及时发现膀胱尿道回流(VUR)的患儿,而 VUR 却是能够经过药物或手术进行医治的。相关的临床实验有两项,一项是近期展开的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随机干涉(RIVUR)研讨,另一项则是之前展开的针对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结构正常)患儿防备重复尿路感染(PRIVENT)实验。
两项研讨成果证明,运用抗生素防备性医治重复尿路感染,确实能避免其再次呈现尿路感染(RIVUR 研讨中需求医治者 8 例、PRIVENT 研讨中需求医治者 14 例),但两项临床实验的医治都没能避免肾脏瘢痕构成。
此外,这些实验也对 VUR 存在是否影响抗生素防备尿路感染提出疑问,如 PRIVENT 实验纳入了 VUR 患儿和非 VUR 患儿,抗生素作用在两组间并无差异。而在两项临床实验中,防备用药组呈现对一般抗生素耐药细菌的份额比对照组要高。
由此看来,对 VUR 患儿与非 VUR 患儿给予防备性给药是能够避免尿路感染的,所以 VUR 对是否构成肾脏瘢痕及防备尿路感染的作用没有多大影响。而假使已知患儿存在 VUR 的情况下,至少是能够对严峻病例予以手术医治的。现在,没有依据支撑手术医治可防备不良结局如 CKD 的发作。
尿路感染与患儿其他疾病相关与否之争
以往研讨标明,尿路感染与显着危及生命事情(ALTE)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支气管炎之间存在相关性。
这些提示与 RSV 有相关性的研讨中,部分研讨是根据 AAP 2011 年攻略确诊规范(新确诊规范必需尿培育阳性和尿剖析发现脓尿)发布之前展开,但后来一项研讨发现,运用新、旧确诊规范核算 RSV 患儿尿路感染率时,之前发现的相关性又不存在了。与之类似,一切显现尿路感染与 ALTE 有关的研讨都运用了确诊尿路感染的旧规范(仅需尿培育阳性),其成果牢靠性也有待考证。
这些前期研讨中,患儿无症状菌尿发作率与尿路感染发现率类似。因而,这些研讨的定论很或许并不牢靠,其发现的所谓尿路感染病例实际上是细菌定植。
小结
1. 患儿尿路感染很少发展成脓毒症。
2. 前期医治尿路感染好像并不影响预后结局。
3. 尿路感染不是 CKD 的一个首要诱发要素。
4. 药物或手术医治 VUR 不能有用改进尿路感染结局。
5. 尿路感染与其他疾病间的相关性研讨定论往往不大牢靠。
婴幼儿尿路感染是否为一种严峻的细菌感染呢?
Newman 等和后来其他学者宣布的研讨成果显现,婴幼儿尿路感染并不是严峻的细菌感染。实际上不可否认的是,医治确诊清晰的尿路感染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对患者自身或其家庭而言具有必定的价值。
但是,对待婴幼儿尿路感染的处理情绪应近似于中耳炎此类的疾病,而非过度注重并将其置于等同于菌血症或脑膜炎的位置,由此对活跃确诊尿路感染的必要性提出了应战。
综上剖析提示临床,处理小儿发热病例时,在活跃医治处理前,无妨暂缓决议,同患儿家长充沛交流上述情况后,一起协商医治决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