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疾病防备控制中心(CDC)与美国重症医学会等12个学会一起修订了新版《防备血管内置管相关感染攻略》。该攻略为对2002年版攻略的更新,其关键包含:① 训练和教育;②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VC)须采纳最严厉无菌办法;③ 用>0.5%的氯己定酒精溶液消毒皮肤;④ 防止惯例替换CVC;⑤ 若严厉执行上述办法仍不能下降感染率,运用抗菌药浸泡短期CVC,并运用氯己定浸泡敷料。该攻略将于5月1日发表于《临床感染疾病》[Clin Infect Dis 2011,52(9):e162]杂志。
1 插管部位挑选
外周及中线导管
成人应挑选上肢部位进行插管。(Ⅱ类)
儿童选用上肢、下肢或头皮(新生儿或小婴儿)部位均可。(Ⅱ类)
当医治持续时刻超越6地利,应运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Ⅱ类)
中心静脉导管(CVC)
关于成人,应防止选用股静脉。(ⅠA类)
当对成人放置非地道式CVC时,应挑选锁骨下静脉而非颈静脉或股静脉。(ⅠB类)
关于血液透析或终晚期肾病患者,应防止挑选锁骨下静脉。(ⅠA类)
关于须承受透析的缓慢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选用造瘘等方法而非放置CVC。(ⅠA类)
2 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在接触插管部位前后及刺进、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替换敷料时,均应严厉执行手卫生程序。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该再接触该部位。(ⅠB类)
3 最大化无菌办法
在放置CVC、PICC或替换导丝时,应进行最高级别防护,包含佩带帽子、手套和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对患者全身铺无菌单。(ⅠB类)
在进行肺动脉插管时,应运用无菌套管进行维护。(ⅠB类)
4 插管部位皮肤预备
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运用杀菌剂(如70%酒精、碘酒或氯己定等)进行皮肤消毒。(ⅠB类)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替换敷料前,运用>0.5%氯己定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不宜运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剂或70%酒精。(ⅠA类)
5 插管部位敷料运用
运用无菌纱布或通明、半通明敷料掩盖插管部位。(ⅠA类)
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运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菌成长及抗菌药耐药。(ⅠB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安友仲教授谈论:得之在细 失之在繁
较之2002版攻略,新版攻略增加了对近年很多文献的剖析与点评,在悉数370篇参阅文献中,2002年之后的文献约140篇,几占40%;但关于引荐定见仅进行了较少改动。首要改变如下:
更着重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教育与训练,着重置管操作专业团队建造;
清晰指出有必要装备满足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数量,非ICU专科护理和护/患份额低是ICU患者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要素;
因为近年来超声技能的遍及,引荐通过训练者运用超声引导放置CVC;
因为近年来敷料原料的前进,在供给充沛维护的前提下,答应患者带管淋浴;
引荐选用 >0.5%的氯己定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而非曩昔的2%氯己定(洗必泰)溶液;
关于无针输注体系,单向阀优于机械阀;
着重防备CRBSI没有任何单一环节的“魔弹”,需求依据本单位特色,选用多个环节的“集束化”办法。
此外,还须留意一些新版攻略未作改动但我国大都医院在临床实践中未予留意的问题:
静脉输液应尽量挑选上肢;若暂不得已用下肢,一旦或许应赶快改为上肢;
CVC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防止颈静脉和股静脉;
若静脉输液时刻超越6天,需考虑运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中心静脉穿刺的皮肤消毒应选用最大化无菌技能;
防止在压力监测管路输注葡萄糖溶液或肠外养分溶液。
本攻略的引荐定见分为20个方面共103条,并附有多达16页篇幅的布景信息解说,标明防备CRBSI是多环节、多方面的团队作业,在各个方面都做了比较详尽而客观的依据介绍,可谓详尽详尽。
但多达103条的引荐定见,显得过于冗杂和缺少凝练,让人们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手足无措,捉襟见肘。因而,需求我国的临床同路们参阅该攻略,并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拟定出本科室(医院)防备CRBSI的相对简练清晰的临床途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