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独自累及结肠的克罗恩病(CD)确诊适当紊乱,曾先后被命名为「区域性」或「节段性」结肠炎,并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一种类型。虽然 1952 年英国外科医生提出「孤立性结肠 CD(下文简称结肠 CD)」的概念,但并未被广泛认可。
直至 1960 年 Lockhart-Mummery 与 Morsan 报导了 25 例临床体现与病理学特色与 UC 显着不同的病例,结肠 CD 才与 UC 彻底区别开来。尔后,跟着研讨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结肠 CD 与累及小肠的 CD 在基因型及表型方面均存在许多不同。依据越来越显现结肠 CD 似乎是炎症性肠病(IBD)中的第 3 种类型。
利物浦大学的 Subramanian 教授等检索相关文献,对此进行了体系总述,从多个方面临结肠 CD 与累及小肠 CD 及 UC 进行了比较,在线发表于 Gut 杂志上。
遗传学
IBD 与遗传学联络最亲近的是 CD 与 NOD2/CARD15 基因,42 项研讨的荟萃剖析标明 NOD2/CARD15 基因与累及小肠的 CD 联系更亲近。尔后欧洲的 IBD chip 项目也证明这一点,并发现 IL-23 受体多态性与结肠 CD 联系更亲近。
与 UC 相关的基因是首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HLA-DRB*0103,该基因也与结肠 CD 亲近相关。迄今最大样本的研讨来自 16 个国家 49 个中心,共 19713 例患者。这项研讨也证明该基因与结肠 CD 联系最亲近,而 NOD2 与累及小肠的 CD 相关。将与 CD 及 UC 相关的基因危险评分并用计算机处理,能够看到结肠 CD 刚好处于 CD 与 UC 之间的「平衡点」。
儿童与单基因反常的结肠 CD
在幼年前期发病的 CD,绝大多数是结肠 CD(5 岁曾经占 76.5%,8 岁曾经占 42%)。在这些儿童病例中,男性又占大多数。这部分可归因于 X 染色体相关的单基因反常,例如 X 相关的缓慢肉芽肿性疾病。由于 DNA 测序技能的开展,现在已发现 50 余种单基因反常与 IBD 相关,典型体现如 6 岁曾经发病的结肠病变,称为极早发病的 IBD(VEO-IBD)。
血清学抗体
结肠 CD 较其他类型 CD 患者更少检出血清抗微生物抗体(如抗酿酒酵母抗体 ASCA)或抗外膜蛋白抗体,或抗体滴度较低。荟萃剖析证明,ASCA 在结肠 CD 中阳性率约 31%,虽然低于其他部位 CD,但显着高于 UC(均匀阳性率 14%)。与此相反,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在 UC 患者中高达 55%,在结肠 CD 中约 23%,在悉数 CD 中阳性仅约 11%。
因而,整体来说,结肠 CD 的血清学抗体特性介于 UC(大多 ASCA-,pANCA+)与其他部位 CD(大多 ASCA+,pANCA-)之间。
微生态
活动性 IBD 患者常常存在粪便中微生态失衡,细菌多样性削减。Gevers 等对 CD 的大型研讨证明 CD 患者较正常对照的粪便微生态仅有轻度改动,但粘膜相关微生态具有更显着改动:CD 患者回肠及直肠粘膜微生态中硬壁菌门细菌(如普拉梭菌)削减,而变形杆菌(如大肠埃希菌)添加。
多项针对结肠 CD 的肠道微生态研讨均标明,结肠 CD 的粘膜相关微生态改动程度较轻,更接近于正常对照,远没有累及小肠的 CD 改动显着并且稳定。
对医治的反响
1. 美沙拉嗪:从前的体系总述显现口服美沙拉嗪对一切 CD 的诱导缓解及保持缓解均不优于安慰剂。柳氮磺吡啶对诱导缓解可能有必定作用。在关于结肠 CD 的临床研讨中,1 项研讨诱导缓解,4 项研讨保持医治,成果均不优于安慰剂。
2. 抗菌药物:体系总述标明抗菌药物对 CD 诱导缓解有利。病例最多的研讨是关于利福昔明医治结肠 CD,利福昔明的缓解率显着高于安慰剂。甲硝唑在小样本的研讨中对结肠 CD 有用。总归,有依据标明利福昔明与甲硝唑对结肠 CD 有用,但样本较少,需进一步研讨。
3. 糖皮质激素:虽然糖皮质激素在 CD 医治中广泛应用,但有质量的研讨很少,尚不清晰糖皮质激素对结肠 CD 是否有用。布地奈德医治 CD 研讨较多,但针对结肠 CD 的材料亦少。
4.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有几项研讨标明,抗 TNF 制剂(4 项关于英夫利昔单抗,1 项关于阿达木单抗)医治结肠 CD 较医治其他部位 CD 有更高的诱导缓解率,但一起也更可能在保持医治中失效。
5. 维多珠单抗:在诱导缓解与保持缓解的联合研讨中,维多珠单抗对结肠 CD 的作用与其他部位 CD 无显着不同。
6. 肠内养分:活动性 CD 中运用全肠道养分作为初次医治有用,部分肠道养分医治对保持缓解有用。可是关于肠道养分是否对结肠 CD 有用是有争议的。小样本的研讨标明,肠道养分对结肠 CD 医治作用并不优于乃至低于其他部位 CD。
7. 手术
(1)粪便转流术:结肠 CD 一般关于回肠造瘘发作的「肠道歇息」疗法有用,而 UC 无效。现在关于无并发症的结肠 CD 不容易施行该术,由于有依据显现,在康复肠道连续性后,一半以上的病例会复发。
(2)结肠切除术:孤立性结肠 CD 确诊 10 年后累计手术率 22%~33%,而累及小肠者为 75%~90%。依据病变部位行不同部位结肠切除,或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均有用。值得注意的是,结肠 CD 并发结肠癌者行部分结肠切除术后发作异时性结肠癌的危险很高(39%),行全结肠切除更为安全。
(3)回肠肛门储袋重建术:CD 一般被认为是该术的禁忌证。来自英国的报导显现,即便在精心挑选的患者中手术,失败率仍高达 57%。
总结
现有材料标明,孤立性结肠 CD 在多方面体现与累及小肠的 CD 以及 UC 均有较大不同。首要体现在:性别差异、遗传学不同、吸烟影响、口服避孕药影响、血清学抗体、粘膜相关微生态、对美沙拉嗪反响、对 抗 TNF 制剂的反响、对全肠内养分的反响、手术率及术式等方面。归纳而言,不得不认为结肠 CD 可能是 IBD 的一类共同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