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贫血的病因
依据贫血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将肾移植后贫血分为移植后前期贫血(移植术后6个月内)和移植后晚期贫血(移植术后6个月后)[4]。
移植后前期贫血的常见的病因包含外科并发症(出血、尿瘘、手术创伤不愈合)、移植肾功能推迟康复(DGF)、急性排挤反响、感染、移植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下以及运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别的,缺血再灌注导致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很多开释也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活性,然后加剧贫血[4,5]。
肾移植后晚期贫血的病因相对杂乱[6],移植肾功能减退是最主要的要素,由此可导致EPO排泄缺少或EPO反抗[7];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及吗替麦考酚酯(MMF)有直接的抗增殖效果,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导致贫血[5,6];一些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也可引起肾移植后贫血,例如雷帕霉素,临床发现雷帕霉素对红细胞生成的效果与药物剂量以及浓度相关[8],雷帕霉素和MMF一起运用亦可发生骨髓抑制效果[9];除此以外,肾移植术后较高的铁缺少发生率[2]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阅览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