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痛苦是机体对各种外界伤口影响的反响,是一种片面的非常不愉快的反响,关于儿童来说,现在已逐步成为继体温、呼吸、脉息、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1]。有研讨标明:儿童遭到重复或激烈的痛苦影响会导致荷尔蒙排泄紊乱,这将会形成机体结构和功用的改动,并且有或许继续到成人阶段 [2]。
儿童痛苦特色
儿童痛苦除了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及发育,对其心思和精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儿童的认知、语言表达和发育水平不同,各个年纪阶段的儿童发作痛苦时的体现也有所不同。
1. 新生儿
(1)心率和呼吸增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动摇;
(2)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氧饱和度、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外周血流削减,掌心出汗;
(3)自主神经系统改动:肤色苍白、厌恶、吐逆、张口、呃逆、出汗、瞳孔扩展。这些体现系交感神经振奋所形成的,继续时刻短,易于发现和调查。
(4)面部表情、哭声、粗大运动及行为(如睡觉和胃口)的改动。新生儿「痛苦面庞」(蹙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是最牢靠的痛苦目标,且继续时刻长 [3]。
(5)哭声反映新生儿的生理状况,但早产儿无痛苦时很少哭,即便遭到痛苦影响哭闹时刻也短;危重儿因能量衰竭而少哭。
2. 婴儿
婴儿痛苦时其哭声、面部表情、躯体活动和心率都会改动,其间面部表情与痛苦的联系最为亲近。遭到痛苦影响时有几种面部表情:蹙眉、挤眼、鼻唇沟加深、打开嘴唇、口笔直或水平张大、噘嘴、缩舌和下颌颤动 [4]。一起痛苦影响时婴儿哭声的频率、腔调与受惊、发怒时不同。
3. 儿童
小儿痛苦的反响激烈,痛苦发作后常伴有较激烈的生理生化改动,如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增高、代谢加快、耗氧量添加、血浆及脑脊液中内啡肽改动等。
小儿痛苦常常用夸大的行为体现来引起人们的怜惜和留意。但另一方面,又对痛苦的逃避性强,小儿为防止打针、吃药或住院等带来的不适,有时成心隐秘痛苦,不向医护人员或家长陈说痛苦而延误医治,不易调查镇痛作用。有的小儿以某种姿态逃避某些动作来防止或减轻痛苦,给确诊形成困难。这种逃避行为常引起斜颈、破行等变形 [5]。
小儿痛苦的临床诊治特色
1. 小儿不易协作,不能精确地描绘痛苦,很难取得精确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材料,使各项确诊和医治办法难以实施。
2. 小儿的痛阈低于成人,且与年纪呈正相关,即年纪越小越易感触痛苦。小儿的痛苦呈突发性和阵发性,继续时刻较成人短。
3. 小儿的器官代偿才能较差,体现为和成人比较对痛苦反响较激烈,痛苦常常伴有显着的生理生化改动。具体体现为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颅压均升高,耗氧量和代谢率也添加等。严峻时可致哮喘或喉痉挛及胃口缺少,继而导致发育不良。尤应留意的是,有些小儿表达痛苦时行为过火夸大。
4. 小儿对痛苦存在较强的逃避性,因为惧怕吃药、打针或住院等,甘愿隐秘和忍耐痛苦,也不通知家长和医护人员,他们常常选用某种姿态或动作来防止或减轻痛苦,然后延误痛苦的确诊和医治。
5. 小儿药物医治的特殊性。
镇痛药的药代学和药效学都跟着年纪的添加而改动 [6]。儿童各种肝药酶系统的老练速率不同,也决议了药物临床作用的不同。
新生儿肝药酶系统没有彻底发育老练,对许多药物的铲除率较低;而 2~6 岁儿童,或许是因为其肝脏的体积(经体重标准化后)大于成年人,致使细胞色素 P450 对许多药物的代谢率高于成年人。
儿童更高的药物铲除率意味着需求给予更多的药物,如吗啡缓释片,成人每天用 2 次,儿童则每天需求 3 次;新生儿体内水分所占比重高于大龄儿童,在新生儿的脑、心脏及其他内脏、肌肉和脂肪中,可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的浓度相对较低。
关于那些与血浆蛋白结合力高的药物,因为新生儿血浆蛋白水平及蛋白结合力较低,或许使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添加而药物毒性增强,使麻醉性镇痛药的副作用更显着。
以上这些特色足以阐明新生儿和婴儿每千克体重所需的药物剂量应偏低,而给药间隔时刻应延伸。小儿机体没有发育老练,因为药物的敏感性和散布率不同,使得某些药物用于小儿乃至需求相对较大的剂量。
6. 儿童对痛苦的感触不只取决于安排危害的程度,还与儿童的年纪、性别、发育水平、既往的痛苦感触,以及相关的环境和心思要素有亲近联系。
这种片面感触比成年人更具有可塑性,较易受环境和心思要素的影响,体现出危害与痛苦感触的不一致性。因此,抱负的小儿镇痛需求会集在以下两点,一是挑选适宜的镇痛干涉办法;二是不论痛苦的原因怎么,都必须改进一切加剧痛苦的要素,行将必要的镇痛药物医治与行为、心思调理结合起来。
小儿痛苦医治常用药物
1. 非阿片类镇痛药
除新生儿外,非阿片类镇痛药在小儿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与成人并无很大不同,药物的挑选取决于作用时刻、是否有抗炎作用及副作用等要素。
(1)对乙酰氨基酚是小儿最常用的镇痛药,新生儿运用也安全有用。
对乙酰氨基酚按捺中枢神经系统环氧化酶,然后按捺前列腺素及血栓素的组成,发作镇痛作用,并有较强的解热作用。本药解热镇痛作用和阿司匹林类似,但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故主要用于非风湿疾病所形成的的痛苦、术后轻度痛苦以及手术前预防性运用。本药副作用较小,不按捺呼吸,也无中枢作用,无成瘾性。对乙酰氨基酚的铲除率在新生儿、小儿和成人类似。
(2)阿司匹林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除镇痛作用外,还有抗炎作用,用于小儿炎性痛苦 [7]。
新生儿铲除阿司匹林比成人慢,1 岁时对阿司匹林的铲除半衰期到达成人水平。运用阿司匹林时胃肠道副作用高,并可下降血小板功用引起出血,严峻者可发作 Reye 综合征(重度脑危害、内脏脂肪性变),故近年来在小儿的运用显着削减。
(3)布洛芬液体制剂易为小儿承受,用于轻、中度痛苦,医治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和阿司匹林相司,长时刻运用副作用少。布洛芬栓剂手术结束时运用可减轻术后痛苦。
(4)吲哚美辛仅供静脉运用,接连静脉滴注医治手术后痛苦,镇痛作用杰出。早产儿运用吲哚美辛可进步动脉导管的封闭率,但动脉导管有缩短作用,可导致出世后敏捷封闭,发作肺动脉高压,然后添加了临产后婴儿的死亡率 [8]。
2. 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药运用于术后镇痛或中、重度急性痛苦患儿,镇痛作用好,安全规模大,但剂量有显着的个体差异,需紧密调查、精心调理 [9] 。适宜剂量的阿片类药应既能缓解痛苦又不形成嗜睡或呼吸按捺。阿片类药短期运用于术后镇痛及急性痛苦,不会形成成瘾的问题 [10]。
(1)可待因是小儿最常用的口服镇痛药,除片剂外,还可制成糖浆,适宜于小儿。除独自运用外,常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运用,作用更好。
(2)羟考酮现在仅有片剂,可运用于小儿,常与对乙酰氨基酸合用,可加强其镇痛作用。与可待因比较,较少引起胃肠不适,因此常被引荐运用。
(3)吗啡有片剂及针剂可供运用。等效剂量相当于可待因的 10~12 倍,常见不良反成包含厌恶、吐逆、便秘、皮肤瘙痒、尿潴留,严峻并发症有嗜睡及呼吸按捺。
3. 给药办法
除选用传统的口服、肌注、静滴、皮下或黏膜下给药的办法外,还可选用病儿自控镇痛法(PCA):病儿自控镇痛法近年来在小儿推行,不只防止了单次打针,且小儿能够自己操控给药,已证明本法镇痛作用满足 [11]。
运用 PCA 的关键要素是病儿要有了解运用这一办法的才能,并能按需求运用仪器按钮,故仅适用于 5~6 岁以上有了解才能的小儿。运用前医生要具体解说,教会家长和小儿运用此仪器。当然,应设置好参数以操控每小时药物最大量及运用次数,以防止毒副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重视:儿科时刻(号 dxypediatrtoday)
参考文献
[1] 刘莹, 刘天婧, 王恩波. 不同年纪段儿童痛苦评价东西的挑选 [J]. 我国痛苦医学杂志, 2012,18(12):752-755.
[2] Loizzo A.Loizzo S,capasso A.Neurobiology of pain in children:an overview[J].Open Biochem J. 2009,24:18-25.
[3] Craig KD. The facial display of pain. In: Finley GA, McGrath PJ, editors. Measurement of pai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Progress in pai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eattle: IASP Press; 1998. 1103-1122.
[4] Tobias DJ, Deshpandw JK. Pediatric pain management for primary care. 2nd-ed. St. Louis:Mosby Yearbook, inc. 2005,359
[5] 崔健君, 张丽红. 小儿痛苦与镇痛 [J]. 我国临床恢复, 2002,6(12):1720-1723.
[6] 王晓玲, 张天宏. 儿童药代动力学研讨中的挑战和应对战略 [J]. 世界药学研讨杂志, 2016,43(4):621-631.
[7] Vander WJ, Kuo PY, Reed PW, et al.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oral and intravenous paracetamol (acetaminophen) plasma levels when given as preoperative analgesia.[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1,39(2):242-246.
[8] 周惠娣.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中的运用及留意事项 [J]. 中外医学研讨, 2013,11(25): 138-139.
[9]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diatric Nursing(ICPN). Athens-Greece. 2007.
[10] 高超龙, 刘永哲, 马亚群. 小儿术后痛苦医治 [J]. 武警医学, 2015,26(1):1-3.
[11] 陈煜. 怎么改动儿童痛苦办理的现状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8,88(41):2887-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