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赵彤彤
谚语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许多年轻人总是不在意,以为没关系。那么,究竟要不要春捂呢?怎样捂才有用?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隶属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李志刚。
李大夫说,《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这儿的“四气”,说的是“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如春天是万物生发的时节,讲的是天然要素。“调神”,是说怎样习惯时节的改变,讲的是人习惯天然的要素。其间讲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六合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人应当习惯春天生发之气。
初春正处在冬夏的过渡期间,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犹如三月新发树芽,过早脱掉棉衣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因而,依照顺时摄生的道理,“春捂”很有必要。
“春捂”有利于抵挡风寒
什么时分应该“捂”?一般来说,立春后10~15天需求“捂”,特别是在冷空气降临之前以及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时分,更要留意保暖。
通常将15℃看作春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持续“捂”,高于15℃时,则能够考虑减一点衣服。
此外,还需结合本身状况。假如感觉“捂”出了汗,就没有必要持续“捂”了。
“春捂”需留意“下厚上薄”
寒从脚起,人体的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起于人体下肢,并于足部交会,下肢内侧为肝、脾、肾经,下肢后外侧为胆、胃、膀胱经,对人体十分重要。
古籍《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不妨略减”之说,即着重要“下厚上薄”,留意下身的保暖。
一起,肚脐、腰眼、手腕、背部、小腿、足踝也是需求“捂”的部位。特别是关节炎、冠心病、妇科疾病患者以及女人经期更要多加留意保暖。
此外,在日常日子中要留意健康饮食,少吃辛辣、油炸食物,多食用温润滋阴、清热的食物。要养成杰出的日子习惯,春三月,早睡早起,规则作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然后有用削减疾病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