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别离是指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方位从中线分隔。一般这种损害发作在怀孕晚期以及产后的前几个周。理论上,腹直肌别离得不到很好处理,将会导致长时刻的并发症,如反常姿态、盆腔痛以及严重影响外观形象,但现在缺少高质量的文献依据支撑上述理论。
别的,到现在为止,关于产后女人腹直肌间隔的正常宽度以及腹直肌别离发作危险要素的文献报导较少。为了查询腹直肌别离在怀孕35周以及产后三个时刻点的发病状况,损害或许的危险要素,以及腹直肌别离与盆腔痛的联络,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Faculdade博士以及其搭档进行了相关研讨并发表于Manual Therapy2015年2月的期刊上。
本研讨运用超声成像技能对84名健康初产妇进行腹直肌别挑拨隔测定,测定部位取脐窝中点以下2公分。腹直肌别挑拨隔丈量的时刻点为怀孕第35周、产后6-8周、12-14周以及24-26周。腹直肌别离的确诊规范为脐窝中点下2公分处腹直肌距离大于16mm。运用独立样本T查验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评价腹直肌别离的危险要素以及盆腔痛与腹直肌别挑拨的联络。
本研讨发现100%的女人在怀孕第35周时都存在腹直肌别离,但到产后6个月,其发病率降至39%。产后6个月时,有腹直肌别离的女人与无腹直肌别离的女人间在孕期体重指数、体重增重状况、宝宝出世体重、腹围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产后6个月,有或无腹直肌别离与盆腔痛的发作率也无显着相关性。
因而,本研讨以为腹直肌别离在产后6个月时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可是其与盆腔痛间没有必然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