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国际互联网大会践约而至,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之间的精彩沟通好像高手过招。对未来的神往,对实际的种种规划当然让人欢喜,但是笑声往后,对商场的确诊才最让人沉思。
古代人们以日晷计时,子丑寅卯,日月星辰就是石盘上的针脚。十三世纪的中叶,意大利北部与德国南部呈现了前期的机械式时钟。1510 年怀表呈现。再后来 1918 年,瑞士一位名为扎纳・沙奴的挂钟匠精心规划出了一种体积比较小的时钟,并在两头装置皮带或金属带,从此人们有了手表。
在手表这个可穿戴设备「老前辈」面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是 21 世纪科技产品的前锋,但它好像未能在遭到宠爱后一往无前地开展下去。在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 发布的第二季度智能手表全球出售数据中,苹果公司的商场份额从 72% 下降到 47%,销量同比下滑近 72%。第二季度中,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 350 万块,较去年同期的 510 万块下降了 32%,是有记载以来初次同比下降。
与智能手表命运类似的,还有谷歌眼镜与健身手环,谷歌在 2012 年喊出研制智能眼镜标语时,撩拨了一大批深信「智能眼镜改动国际」的科技粉丝。但是 2015 年年头,谷歌便宣告第一代产品停售,该项目从 X 实验室转移到子公司。谷歌眼镜离开了商场化道路,回归实验品身份。
健身手环的进程更是美妙,它的原型取自工厂的防静电腕带和医院的患者辨认腕带,后来却与智能电子技能结合,成为健身辅佐器件。在 2013 年到 2014 年的黄金开展期中,手环销量纪录不断创新,概念股走入群众视界,手环公司在稳固全球出售途径的一起还在不断添加销量。但是尔后公司股价却从 2015 年 6 月份的每股 47.6 美元跌落到现在的 9 美元左右。
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这些从前让人们眼前一亮的潮流科技产品在开展中走入瓶颈?
CNBC 的财经谈论以为,以最典型的谷歌眼镜为例,它的开发方向一直向着安卓体系挨近,运用意图首要在于即时信息的承受,比方查收邮件、共享相片或短视频,以语音指令控制硬件产品。也就是说它最合适投进的范畴或许是医疗、轿车、体育和教育职业,而非群众期盼的能够彻底替代智能手机。谷歌眼镜价格为 1500 美元,但实际本钱仅在 200 至 300 美元。无论是商业战略仍是统筹研制本钱,实际可用性不强和价格昂扬使得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产品出售不尽善尽美。
关于健身手环而言,股价跌落的原因更为简略,那就是用户黏性不强。社会人群往往具有类似的日子规则,每天的睡觉情况或许步行间隔对许多人来说是相对安稳的。当运用过几回后,熟知自己的作息规则,又看不到明显改进,就没有动力继续运用下去。
早在智能手表大笔售卖之前,就有科技媒体指出,智能手表概念虽好,但明显过于依靠智能手机,只提供了一种「帮手式」涣散性质的用户体会。此外,假如内部组件没有技能打破,那么表身规划也只能依托机械手表的容貌,毫无新意。关于当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而言,想要改进商场情况,脱节「衰败」命运,首要有必要构建出一个合适用户的商业生态体系,然后带来更好的用户体会和忠实的用户黏性。
新技能的用户体会和用户黏性是决议其商场销量的关键因素
乔尼・埃维具有「苹果魂灵规划师」的美誉,创始人乔布斯去世后,埃维总算将愿望已久的智能手表化为实际。但明显他没有梦到后来全球智能手表商场在阅历过第一年的热潮之后,就在本年的第三季度严峻萎缩。
在手表的比方中能够看到,手表从作为概念呈现到被遍及成日常用品阅历了七百多年的时刻,并且是建立在「看时刻」已成为欧洲人的「刚性需求」的根底之上。而智能可穿戴设备并非刚需,这点与身处白热化红海商场的手机明显不同。又由于此类设备对不同智能体系的依靠性强,导致方针用户区分过分明显。当出资风向改动时,智能产业链不可避免会遭到冲击。业界常常寄期望于重量级品牌,将其当作「强心剂」,救活继续走低的销量趋势。但此法非长久之计,比方本年苹果智能手表新品虽掀起了重视度的浪潮,销量却也在走低。
弗雷德・威尔逊是纽约出资界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曾表明苹果智能手表不会成为该公司的旗舰产品,由于不是每个用户都期望在手腕上戴个电脑。这句话对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同适用。
更何况,可穿戴设备的款式还在不断更新,已有的手表或眼镜或许并不是一种最优的产品方式,仅仅一种过渡产品,而实际中许多厂商也已着力开发智能服装或饰品。能够猜测的是,科技产品的用户体会和用户黏性是决议其商场销量的关键因素,在此根底上激起需求、习惯需求才有或许改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