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关于吸氧流量与氧浓度联系的文章,笔者也从头温习了吸氧的相关常识,包含教科书上关于吸氧浓度核算公式等,对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与氧浓度的联系有个人见解,在这里和咱们一起共享。
咱们都知道,高流量或低流量吸氧仅仅流量凹凸改变,能够高流量低浓度吸氧,也可低流量高浓度吸氧。
咱们平常作业中所用到的一般鼻导管、一般面罩、储氧面罩是常用的低流量氧疗设备,文丘里面罩和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归于高流量吸氧设备,高流量吸氧设备吸氧时经加温湿化,氧浓度直接可调,是一种抱负的吸氧方法。
有人以为经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6 L/min 时吸氧浓度不再添加,所以把经鼻导管吸氧的最高流量设定为 6 L/min。在这里咱们来讨论,低流量吸氧设备中,鼻导管吸氧氧浓度与氧流量之间的联系,以及经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多少时比较适合。
从教科书中 看鼻导管吸氧氧浓度与氧流量之间的联系
关于鼻导管吸氧时吸氧浓度的核算公式,参照人卫版《根底护理学》:
吸入氧浓度(FiO2)%= 21+ 4 x 吸氧流量(L/min)
以正常人抱负呼吸形式进行呼吸举例,即:正常人潮气量为 500 mL,呼吸频率为 20 次/分,吸气时刻为 1 秒,呼气时刻为 2 秒,口鼻咽生理解剖死腔为 50 mL 核算。
假设鼻导管吸氧流量为 6L/min(100 mL/s),假定呼气在呼气时刻的前 1.5 秒完结,则最终 0.5 秒简直无气体呼出,来自鼻导管的纯氧(吸氧流量是 6L/min,即 100 mL/s)将在这 0.5 秒中将口鼻咽解剖死腔充溢。
那么,在 1 秒的吸气时刻内,吸气潮气量的 500 mL 中有 口鼻咽部生理死腔纯氧 50 mL+鼻导管流量 100 mL 纯氧(鼻导管流量 6L/min,即 100 mL/s,一秒钟流量为 100 mL)+70 mL 纯氧(潮气量 500 mL-50 mL-100 mL)x 21%),核算所得吸入纯氧为 220 mL,则吸入氧浓度为(220 mL/500 mL = 44%)。
吸气潮气量
500 mL
口鼻咽解剖死腔: 50 mL 纯氧
鼻导管: 100 mL 纯氧(一秒流量为 100 mL/min x 1 秒)
额定吸入空气量:500 mL-50 mL-100 mL = 350 mL
(氧浓度 21%,350 mL x 21%= 纯氧 70 mL)
在抱负情况下,依据吸氧浓度公式核算吸氧浓度如下:
吸入氧浓度(FiO2)%= 21+ 4 x 吸氧流量(L/min),当经鼻导管吸氧流量为 6L/min 的氧气时,吸入氧浓度(FiO2) 约为 45%。由此可见,依据公式核算氧浓度(45%)与咱们之前依据正常人抱负呼吸形式推理出的吸氧浓度(44%)简直持平。
所以咱们能够使用吸氧浓度的核算公式预算不同氧流量吸氧时的吸氧浓度。当氧流量从 1L/min 逐步添加时,依据公式:吸入氧浓度(FiO2)%= 21+ 4 x 吸氧流量(L/min)可知,氧流量每添加 1L/min,FiO2 大约添加 4%,这就是公式的核算依据(y = ax+b,b 为 21,因为空气氧浓度是 21%)。
教科书上,依据缺氧程度不同,关于双侧鼻导管吸氧的流量调理如下:
轻度缺氧时 1~2 L/min,中度缺氧时 2~4 L/min,重度缺氧时 4~6 L/min,小儿 1~2 L/min。
咱们能够看到,关于鼻导管吸氧,重度缺氧时吸氧流量最高设定为 6 L/min。
层层分析:为什么吸氧流量最高设定为 6 L/min?
笔者在丁香园论坛中看到战友@martin937 关于鼻导管吸氧最高流量为 6 L/min 的理由为:
鼻咽部解剖死腔大致预算有 50 mL,而当鼻导管吸氧流量为 6L/min 时,在呼吸末该死腔已被氧气彻底预充了,此刻再进步氧流量至 7L/min 或 10L/min 等不能添加鼻咽部解剖死腔的含氧量,不可能进一步进步吸入氧浓度。
自己以为鼻导管吸氧达 6 L/min 以上时吸氧浓度还会添加。
首要咱们看看按正常人抱负呼吸形式核算吸氧浓度的核算方法:【口鼻咽部生理死腔纯氧 50 mL+鼻导管流量 100 mL 纯氧(鼻导管流量 6L/min,即 100 mL/s,一秒钟流量为 100 mL)+70 mL 吸入空气含纯氧量】/潮气量 = 吸氧浓度。
能够看出吸氧浓度由鼻咽部生理死腔巨细、鼻导管流量巨细、吸入空气量及潮气量四个要素决议,当患者吸氧流量添加至 7L/min 时,尽管口鼻咽部生理死腔储氧量不再添加,但经鼻导管吸入氧量会添加(7L/min,相当于 117 mL/s)吸气时刻为 1s,经鼻导管吸入纯氧为 117 mL,吸入空气量为 500 mL-50 mL-117 mL = 333 mL,吸入空气含氧量为 333 mL x 21%≈70 mL,吸入氧浓度为(50 mL+117 mL+70 mL)/500 mL = 47.4%,吸氧浓度比 6L/min 时的 45% 添加。以此类推见下表:
正常人抱负呼吸形式(按教科书):潮气量为 500 mL,呼吸频率为 20 次/分,吸气时刻为 1 秒,呼气时刻为 2 秒核算;
吸氧流量
吸氧浓度(按吸氧公式核算)
吸氧浓度(按正常人抱负呼吸形式核算)
6L/min
21+4x 6 = 45%
(50+100+73.5)/500 = 44.7%
7L/min
21+4x 7 = 49%
(50+117+70)/500 = 47.4%
8L/min
21+4x 8 = 53%
(50+133+66.5)/500 = 50%
由上表可见按正常人抱负呼吸形式核算,随流量添加(由 6L/min 至 8L/min),患者吸入氧浓度相应添加。由此可见当鼻导管吸氧流量大于 6L/min 时,尽管口鼻咽腔 50 mL 生理死腔已不再添加,但患者在吸气相的 1 秒钟内,因为氧流量添加,吸入的纯氧会相应添加,吸入氧浓度也会相应添加。
但随着吸氧流量添加,经吸氧公式核算出的吸氧浓度和实践吸氧浓度距离增大。故笔者以为因吸氧流量大于 6L/min 时吸氧浓度不再添加,所以把经鼻导管吸氧流量最高设定为 6L/min 的说法并不切当。那为什么教科书把经鼻导管吸氧流量设定为最高 6L/min 呢?
笔者以为当经鼻导管吸氧时,流量大于 6L/min 时,尽管吸氧浓度会有所添加,但因加温湿化不充分,干冷的高流量通气会导致患者呼吸道黏膜枯燥、不适等并发症添加,导致痰液粘稠度添加,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功用下降,不利于痰液排出,或导致患者呈现额窦痛苦、鼻腔粘膜枯燥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权衡利弊,以为经鼻导管吸氧最高流量应不高于 6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