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曾出书史学巨作的高中生林嘉文因郁闷症离世。在天妒英才、扼腕叹息外,更折射出当下不容乐观的郁闷症盛行趋势。郁闷症是以明显而耐久的心境失落为首要临床特征,包含重性郁闷妨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以下简记为 MDD)和心境恶劣。
重型郁闷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首要疾病,据 WHO 的相关统计材料显现,罹患重型郁闷的青少年较之健康者,测验有自杀行为的或许性可升高 5 倍之大。青年期郁闷状况更或许对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发作不良影响。介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开发研讨安全、有用、易于遍及的医治干涉办法势在必行。
留意倾向纠正练习(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ABM)被誉为是很有远景的郁闷症医治办法之一,但由于短少相关的临床试验依据,约束了该办法的实际使用。
来自我国湖南师范大学精神病学系杨文辉博士团队,经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办法,证明了 ABM 关于轻中度的郁闷症医治有用,提示留意倾向纠正或许是医治郁闷症的潜在疗法。相关研讨成果发表于 2015 年 12 月的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杂志。
郁闷症患者的负性思想心情与留意倾向有关?
留意倾向纠正练习的理论基础源于郁闷认知理论,该理论以为认知留意倾向在郁闷心情个别的发作、保持过程中或许存在因果效果。个别在信息加工时,会遭到品格特征和心情状况的影响,所谓留意倾向是指郁闷个别经过留意操控,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倾向于把更多的留意资源分配给负性影响,然后疏忽了其他的活跃信息的留意,然后表现出自我自动的负性思想心情妨碍。郁闷个别则对与悲痛、绝望、郁闷和悲伤等有关的影响表现出留意倾向。
而留意倾向纠正练习的中心就是,要企图经过经过屡次练习,使个别远离详细的心情影响或负性影响,转而朝向中性或正性的活跃影响。依托系统化的操作程序,经过简略的试验使命,在核算机上进行操作,然后逐步纠正留意倾向。这一办法的有用性已被认知神经科学试验证明。
何为「留意倾向纠正」练习?
在本次试验中,杨文辉博士团队选用的是两阶段「点勘探」心情词汇影响使命。研讨办法与规范在经过了道德、技能检查后,该团队终究纳入了 45 名 MDD 的青少年患者,其爸爸妈妈或法定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正式开端留意倾向纠正练习前,研讨者选用双盲规划的办法随机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与安慰剂对照组,顺次进行勘探点使命及选用 CES-D,STAI-T,RRS 自评量表得到基线材料。
留意倾向纠正分为中性词汇影响以及活跃词汇影响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练习 2 周,在练习前后进行 CES-D 评分。两阶段影响试验完毕后,在第 8 个月以及 1 年后别离随访受试者,再次进行 CES-D 评分。详细练习办法如下:
在中性词汇影响阶段,40 组中性-负性词汇以配对的方式呈现,每对词汇呈现时刻为 2500 毫秒,意图是为了让受试者有愈加充沛的时刻去加工影响内容,2500ms 时刻到后,词对消失,在原词对的方位上呈现单个勘探点,一向呈现在屏幕上,直到受试者看到相应的勘探点,并做出反响按下相应的反响键。
在这一阶段中 90% 的勘探点呈现在中性词汇的方位上,10% 在负性心情的方位上,40 组词对重复呈现八次,记为一次试验,该阶段旨在使被试经过练习,其留意倾向脱离负性影响,朝向中性影响。
而在活跃词汇影响阶段,20 组活跃-中性、20 组中性-负性以及 20 组活跃-负性心情词汇对,共 60 组词汇一共重复 8 次,记为一次试验,受试者要求在为期 9 周的随访过程中,在 2 周之内共进行 4 次试验,在这一阶段中,67% 的勘探点呈现在活跃词汇方位上,33% 呈现在中性词汇方位上。
而安慰剂组的使命与试验组相同,只不过勘探点呈现在负性与中性心情词汇点的概率相同。
经留意倾向纠正练习后,试验组比较对照组郁闷症状及留意倾向分均有所缓解,1 年后的长时间随访也提示,试验组中受试者呈现郁闷焦虑症状的病例数较之对照组大幅下降。以上均提示留意倾向纠正练习关于轻中度的青少年郁闷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及依从性。
尽管受制于较少的样本量、以及自评量表或许存在的偏倚,或许影响研讨的外推性,但作为第一篇随机双盲的留意倾向纠正练习 RCT,这为非药物医治青少年郁闷症多供给一条头绪与办法。
固然,在青少年郁闷的病因尚不清晰、损害极端严峻的布景下,只是依托临床医治明显无济于事,只要将校园、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关爱相结合,树立更有用的预警干涉防备机制,才干更好地协助青少年生长,让他们远离郁闷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