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给的多种遗传性或取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危害,多伴有急性肾功用衰竭及代谢紊乱。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许多,比方过量运动和酗酒,但作为医师,咱们还应警觉药物所造成的的横纹肌溶解。
1. 降脂药
(1)他汀类药物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切他汀类药物最首要的不良反应。他汀降脂药和贝特类降脂药合用更易引起横纹肌溶解。一起服用环孢素、烟酸衍生物、伊曲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影响细胞色素的 P450 酶系药物更易引发此症。
(2)贝特类药物
现在临床运用的首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吉非贝齐。贝特类药物的酸性代谢产品能够导致显着的粘膜危害,药物还或许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不稳定性添加,对横纹肌或许有直接的毒性效果,其次代谢产品大部分要从尿中分泌,如患者的肾脏功用减退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就或许影响药物的铲除,使其更简单导致骨骼肌危害。
2.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现在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有三类:
(1)L-核苷类,以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齐多夫定为代表;
(2)无环磷酸盐类,以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酯为代表;
(3)环戊烷/戊烯类,如恩替卡韦。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最常见的副效果为肌毒性和肾毒性。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首要见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严峻不良反应,和拉米夫定比较,替比夫定引起的肌肉骨骼体系危害更为杰出,首要表现为肌痛、肌酸激酶增高、关节痛、横纹肌溶解。
3. β2 受体激动剂
常见的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常用的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长效药物如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这类药物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功用衰竭,机制或许与这类药物的高动力效果如震颤和激动等致横纹肌危害有关。
4.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能够导致肌无力、肌肉痛苦、关节痛苦。国内外均有喹诺酮类药物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报导。
5. 引起低血钾的药物
能够导致低血钾的药物有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锌、七叶皂苷钠。据统计,一切低钾患者中,约 1%~3% 会发作横纹肌溶解。
6. 麻醉精力类药物
(1)镇痛药物:阿片类,哌替啶。
(2)冷静催眠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
(3)抗精力病药物:吩噻嗪类,丁酰苯类。
(4)麻醉剂及神经肌肉阻断剂:安氟醚、琥珀酰胆碱。
这些药物很多服用后可致昏倒,使肌肉长期压榨受损,进而引发横纹肌溶解。
别的研讨发现,急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许多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与恶性高热和神经冷静剂恶性综合征(NMS)相关。简直一切的抗精力病药物均可引起 NMS,这与中枢神经体系多巴胺功用敏捷下降有关。
7. 甲巯咪唑
甲巯咪唑用于医治甲状腺功用亢进症,运用甲巯咪唑期间或许呈现肌痛。到 2015 年 9 月 1 日,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病例陈述数据库中共有 20 例横纹肌溶解症与甲巯咪唑相关的个例陈述。去除 1 例疑似重复病例后,在 19 例病例中,13 例甲巯咪唑是仅有的置疑药品。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详细机制还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