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学生,结业后误打误撞地进了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一年多后离开了。离任快一年了,不像刚入职时那样整天打了鸡血般大谈「风口」、「猪」、「推翻医疗」、「改动国际」,也不像离任时那样觉得互联网医疗是个死胡同,可以更冷静地看待这个职业的测验。
互联网推翻医疗是扯淡
刚进公司的时分,公司打出建造「医疗界的天猫」的标语。不评论这个抱负的巨细,只评论零售电商的成功路途是否可以在医疗职业仿制。温故一下零售电商的一些成功原因:
从卖方看:网店不需求实体门面的租金,开店本钱大大下降,一大批原先开不起实体商铺的人进入零售职业,供应方大大添加,这是零售电商完结第一桶金的根底。
从买方看:产品里的店租被快递费替代,价格更低;物流+电商使购物得以突破了空间的约束,购物的物理本钱更低;挑选的多样性也促进了消费。
从事务的复原度看:线上的文字、图片、谈天软件以及后来的视频基本能满意卖方展现产品、买方了解产品、两边及时交流的需求,大多数产品的线下买卖进程都可以较好地得到线上复原。
从渠道方看:零售电商渠道初期并没有要挟到实体零售业,由于前期的网店店东们大都是无法付出高额实体店面租金的人,电商渠道并没有与传统的线下职业发生冲突,也不需求传统线下职业资源的协助,可以说是自己发现新大陆,自己做新蛋糕,自己独享作用。
相同的,从这几方面比照一下医疗职业。
从卖方:医师的数量不会由于互联网的介入而添加,这点无需过多解说;一起,医师治病的功率反而有或许由于采纳线上的形式而下降,由于当面的问诊的功率仍是要远高于视频问诊的功率,原因首要是网速的问题(不要惊奇,我国的国情就是这样,我阅历过的项目里,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从买方看:患者需求的是看好病,也就是找到水平更好的医师。假设医师们都在网上有了自己的虚拟诊所,患者们会像线下相同都往闻名大医院的虚拟门诊跑,大医院的爆满程度反而比线下更严峻;而患者的挑选不会更多,反而更少。从支出上考虑,治病本钱首要是查看查验和药品费用,不论线上仍是线下,这些占肯定大头的费用相同都少不了。
从事务的复原度看:由于医师治病的进程可以说是一个医师搜集患者信息(问诊、体格查看、仪器查看查验)-医师处理信息(剖析疾病,考虑对策)-医师下达指令(给予患者医嘱)的进程。搜集信息的进程里问诊部分可以被视频、音频替代,但体格查看和仪器查看查验是必需求触摸患者身体的。即便仪器查看查验里的血液、尿液等从人体获取样本的查验可以经过物流和第三方查验中心处理,但 B 超、CT 等印象学查看仍然需求患者自己参与,而假如想经过建造第三方印象学中心来处理这个问题,恐怕只会拔苗助长地添加医疗本钱。
从渠道方看:医疗职业可不像零售业那样是一个自在敞开的商场,医师做为最重要的资源,一向处于体系内,怎么获取医疗资源就是个大难题。有求于人必要给予利益,仅仅单纯改动了事务形式而没有把蛋糕做大,怎么给予医院医师多于原有形式的利益招引其入伙?并且医院的收入首要来自药品和查看查验,医院怎会情愿这些事务分发给互联网另一端的第三方,并且受制于渠道商。
互联网优化医疗进程的几个方向
以我个人的阅历说吧。
最近,陪女朋友回母校治病:提早一天用手机挂号;按预守时刻提早到,候诊半小时后见到医师;付费用手机(医保不可),没排队;一小时后手机连续收到查看成果;想要纸质陈述单可以去自助打印机上打印;最终成果都出来了还有医师可以咨询;医院也供给药品快递效劳。
可以说,整个治病流程现已很好了,比起我在校实习的时分现已前进了许多。本着一无是处的情绪,还有可以优化的当地是:
最终答复咨询的医师不是就诊的医师,答复得很「肯定正确」,没有实质性的协助,我想这是这家互联网公司自己请的运营人员或许是体系的答复。依照正常的治病流程,第二天,我会拿着查看陈述去找这位医师,然后医师给出下一步的处理主张;其实这个进程是可以经过网络完结的,我也情愿付出一些额定费用,由于不必再跑医院一趟,而相关药品也可以经过快递送到家。
仍是我的个人阅历。
父亲前年得了糖尿病,我扮演了慢病办理者的人物,一起也借机考虑了一下慢病办理与互联网的结合或许。
由所以在异地作业,所以只能经过电话联络。最开端的几周每天一个电话,大致谈天内容是父亲会依照我要求的时刻丈量血糖值并且告诉我,我为他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起进行各种教育,饮食上的,运动上的,心理上的,并发症前期症状等等。
尔后血糖安稳了,每周或几周一次电话,首要是为了记下血糖改变做成 excel 散点图进行盯梢监测,并在需求去医院查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等监测目标的时分提示和催促;当血糖有异常,或许有一些不适症状的时分,父亲也会不守时打电话给我咨询。
医疗进程比较难的部分是确诊的进程,一旦确诊,假如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实都有规范的医治攻略,医师作业相对简略,慢病更是如此。计算机最拿手的就是做有路可循的、规范化的、重复性的作业。
这儿联想到《从零到一》这本书里的一个比如,开发人员期望开宣布从海量数据信息中辨认恐怖分子的使用体系,但挑选的成果不如人工精确,而人工挑选的功率又太低,所以他采用了体系+人工的办法,由体系进行初筛,缩小规模后进行人工筛查,作用很好。
结合我对父亲进行血糖办理的进程,我想慢病的办理很合适走互联网化这条路。慢病办理中需求了解的医疗信息相对简略,可以经过互联网传递完结;体系可以对用户的病况进行监测和开始办理、应对;复杂情况则可以让医疗人员进行处理。这个有点像电商的网购体系,体系自动得完结了产品展现、收款的进程,大部分买卖都不需求客服介入。
互联网打破空间约束和使用体系扩大资源的优势在慢病办理中似乎是可以发挥的。并且这种形式里的医师不需求什么大专家,本科生都能担任,医师资源来历的问题大大化解了。
还有作业阅历。
在上一家公司是阅历了一些长途会诊的项目,简略地说就是一些医师遇到疑问病例的时分会向上一级医院的医师进行咨询。经过这种办法,下级医师的确可以处理问题;患者免去了异地就医的精力和金钱的耗费,情愿付出费用;而上级医师也能得到收益。
从医学和商业的视点,这都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事实上这种形式现已存在多年,不少公司都运营的不错,只不过这始终是一个难以规模化的事务,由于归根结底,它仍是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再分配,而优质医疗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医疗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医学的问题
媒体遍及把医疗职业描绘成一个问题重重的职业,从大众的视点叫治病难治病贵,从国家的视点看,是医疗耗费了太多财务。咎其原因,有说医疗资源缺乏或许是国家医疗准则问题,不过我觉得除了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医学开展的水平有关,并且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防止的。
由于医学水平有限,外科手术和抗生素无法处理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带病日子和长时间医治。上学时,听有一位肝胆外科的医师玩笑地说:内科里除了大叶性肺炎,没哪个病是能治好的。虽说是玩笑话,但也点出了人类现有医学水平的限制。
许多病不能简略、便利、廉价地治好,所以大众得一向花钱,国家得一向花钱,所以治病真的贵;由于老大众总觉得医师能治好绝大多数病,治不好是由于这个医师水平不可,都要去找更好的医师,其实许多时分真的是这个病还没有研究出很好的医治办法,换哪个医师都相同。
试想一下病原微生物学树立和抗生素创造从前,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跟现在的肿瘤相同难治,治起来也很贵;可是有抗生素今后,呼吸道、胃肠道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大都在社区卫生院就能搞定了,这类疾病看起来不难也不贵,由于人类发现了高效的医治手法。
难的贵的是医治那些医学还无法治好的疾病。试想一下,假如未来免疫细胞疗法霸占的肿瘤,杀肿瘤细胞就像现在杀细菌相同高效,我们得了肿瘤也不会往大医院跑了,在社区卫生院输几瓶盐水就好,只不过把盐水里的抗生素换成了免疫细胞就 OK 了。
可是到了那个时分,跟着人们寿数的延伸,是不是又会呈现新的病种,像从前的感染性疾病,现在的肿瘤相同难治,相同耗费着社会的资源?我失望的以为是的,所以治病难治病贵应该是会一向伴跟着人类的问题——或许在新疗法创造今后,人类寿数延伸导致的新病种呈现从前的几十年里,人们会觉得治病不难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