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天然美的乳房需求具有 4 项要害参数(图 1):①乳房上下极点的份额为 45:55;②乳头视点朝上(沿乳房子午线)为 20°;③上极坡呈直形或许微凹形;④下极呈紧凸状。
图 1 研讨中规范乳房参数示意图:上极到下极比,乳头视点和上极和下极的概括。上极点与下极点比为 45:55,上极笔挺,乳头上指,下极紧凸。U:上极点;L:下极点;UPL,上极线;LPL:下极线;NM:乳头子午线;UPS:上极坡; LPC:下极凸度
隆胸手术中挑选乳房假体的办法有多种,可是这些办法都没有把胸部的天然美学考虑在内,且因为办法的复杂性而很难用于实践之中。最近有学者经过研讨提出了 ICE 准则。此准则实际效果怎么,伦敦卡多根诊所 Mallucci 博士就此进行验证,其研讨成果于 2016 年 6 月发表于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本研讨接连调查了 50 位初次隆胸的女人,手术办法是乳房下切断,运用 ICE 准则来核算研讨患者乳房下新皱襞。
乳房的根本宽度是植入假体挑选的首要决定因素,植入假体的形状将取决于现有乳房解剖结构和患者对外观的希望,然后运用 ICE 原理给乳房拟定抱负高度和投影的植入假体。
因为植入假体放置到乳房内对软安排和皮肤包膜具有影响。假如植入假体巨细超越了乳房的天然容量,腹部的皮肤需求牵拉到乳房下极,此刻所需求的皮肤就是植入假体巨细和乳房的天然容量之差(图 2)。
图 2 ICE 准则示意图,I = 植入假体巨细,C = 乳房下极容量,E = 所需的皮肤量;E 的方位是现有乳房下皱襞即需求为放置植入假体的切断
假如植入假体不超越乳房的天然容量,则不需求剩余皮肤,因而切断被放置在现有乳房下皱襞中;植入假体的尺度(Ⅰ)被界说为高度加投影。下极点(C)界说为从乳头到乳房下皱褶的间隔。
解剖植入假体和圆形植入假体经过放置不同的方位而到达乳房天然美的份额(图 3)。
图 3 图示植入假体的经线相对于乳房乳晕复合体(NAC)的方位。解剖植入假体和圆形植入假体别离在 50:50(上图)和 45:55(下图)的方位
临床示例 1.
运用 ICE 原理核算解剖植入假体,如患者所示,运用高度为 10.6 cm 和投影为 4.6 cm 的解剖学植入假体,具体见图 4。
图 4 运用 ICE 原理进行术中规划,I = 9.9 cm(即,植入假体高度的 1/2(5.3 cm)+ 植入假体的投影(4.6 cm)),C = 8.5 cm(乳头至乳房下皱襞之间的拉伸间隔),9.9 cm-8.5 cm = 1.4 cm,即乳房下皱襞需求下降 1.4 cm(E)。
术后乳头到乳房下皱襞之间的拉伸间隔在术中(图 5)和术后相片(图 6 和 7)中能够清楚地看出,且瘢痕刚好坐落乳房下皱褶中。
图 5 术中对患者(与图 4,6 和 7 是同一患者)运用 ICE 原理核算的成果。该相片显现切断正好在乳房下皱褶中。
图 6 图 4,5 和 7 中的隆胸患者的术前相片。
图 7 图 6 患者隆胸术后的相片。
临床示例 2
运用 ICE 原理核算圆形植入假体与上述示例中安排和皮肤尺度相同的患者作核算示例如下,挑选高度为 10.6 cm 和投影为 4.6 cm 的圆形植入假体。那么:
I = 10.4 cm [(10.6 cm×55/100)+ 4.6 cm(植入假体投影)],C = 8.5 cm(乳头至乳房下皱襞之间的拉伸间隔),10.4 cm − 8.5 cm = 1.9 cm,即此病例中乳房下皱襞需求下降 1.9 cm。
研讨成果:
在本研讨中接连调查了 50 位进行双侧乳房内办法隆胸的妇女。患者右侧和左边上下极点比别离从术前的 52:48 和 53:47 变成术后的 45:55 和 46:54。右侧和左边乳头在乳房穹隆高度别离进步 7% 和 6%。
术后乳房对称性得到改进,90% 的妇女双侧乳房耸立;一切患者术后下极凸起(图 8)。
图 8 患者术前(左)和术后(右)下极曲率改变示图。
调查一切病例术后乳房下新皱褶,大多数患者(50 个调查目标中左边乳房 42 个和右侧乳房 38 个)的切断刚好坐落乳房下新皱褶中。
经过运用 ICE 原理,术后患者乳房各要害参数契合乳房天然美学要求。一切患者没有呈现乳腺粘连或显着的并发症或许二次手术。
ICE 原理是现有技能的简化,归纳考虑植入假体的两个参数(高度和投影)和乳房的两个参数(根底宽度和乳头到乳房下皱襞之间的拉伸间隔),简略的公式能够使抱负的乳房完成高度一致性。
ICE 准则创始了一个新的隆胸年代,根据安排学和天然美学相结合的概念将成为代表患者最大利益的黄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