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利拉嗪(cariprazine)是一种非典型抗精力病新药,已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同意,首要用于医治成人精力分裂症和双相 I 型的躁狂发作以及混合发作,其在双相郁闷医治和郁闷症代替医治中的作用正在研讨中。药理机制为可部分激动 D3/D2 受体,其间优先结合 D3 受体。
那么,卡利拉嗪这种新药终究对精力分裂症作用怎么呢?针对该问题,来自美国新泽西 Forest 研讨中心的 Durgam 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讨,其研讨结果发表于 2016 年 3 月的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杂志。
这是一项继续 6 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概念验证性研讨,研讨共归入 34 名患者,其年纪为 18~65 岁,依据 DSM-4-TR 确诊为精力分裂症。
其意图在于评价低剂量(1.5~4.5 mg/d)和高剂量(6~12 mg/d)卡利拉嗪,关于急性恶化的精力分裂症患者的有用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在研讨的过程中,还会根据患者的应对和耐受性等状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研讨的首要作用目标(有用性的评价)为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的总分改变,其他丈量目标包含临床整体形象严重度评定量表(CGI-S,非必须丈量目标)和 PANSS 分量表。
研讨结果表明,调整用药后,两组之间在 PANSS 总分上或评价其他有用性的目标上无明显差异。
但是,与安慰剂比较,在未调整用药剂量的状况下,低剂量的卡利拉嗪可以明显削减 PANSS 总分和 PANSS 阴性症状评分(在第 28 届欧洲神经精力药理学会(ECNP)年会上,有一项关于卡利拉嗪的 3 期临床试验报告,首要是关于其针对精力分裂症阴性症状(畏缩、情感缺少及冷漠)的改进状况,其研讨为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通过 26 周的医治,卡利拉嗪组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用改进状况均明显优于利培酮组)。
在研讨过程中,发作医治相关的常见副反应(两组医治组的副反应发作率都大于 5%,为安慰剂组的两倍)包含默坐不能、震颤、背部痛苦、锥体外系症状。
在这项研讨中,比较惋惜的是,卡利拉嗪的整体有用性并未具有统计学的明显差异,但关于低剂量组而言,与安慰剂组比较,精力分裂症的症状改进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在整体耐受方面,体现杰出。
该研讨的定论为,卡利拉嗪医治精力分裂症或许有用,但还需进一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