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国际不同区域差异很大,北美、大洋洲发病率最高,欧洲居中,亚非区域较低。我国南边,特别是东南沿海区域,其发病率显着高于北方。在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在悉数恶性肿瘤中排在第 5~6 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发病风险随年纪的添加而添加,从 40 岁开端上升,60~75 岁到达峰值。
在了解病因前,让我们先来看四个病例
病例一:张某某,男,58 岁,爷爷及父亲均因「结肠癌」逝世,弟弟两年前肠镜查看时发现大肠多发息肉,予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病检为腺瘤样息肉,哥哥一年前肠镜查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已行手术切除,半年前张某某呈现便血,在我院门诊中心查肠镜确诊为直肠癌,结肠多发息肉。诘问病史,张某某有抽烟史 30 年,每天 1 包,喜饮白酒。
病例二:王某,女,62 岁,30 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体型肥壮,喜食腌菜,熏肉,曾在门诊屡次查血脂,发现显着升高。医师曾主张其操控饮食,但患者一向未注重,1 年前患者呈现大便性状改动,仍未注重,近三个月呈现消瘦,到我院门诊查肠镜,确诊为降结肠癌。
病例三:樊某,男,58 岁,有抽烟史 25 年,不酗酒,平常喜爱肉制品,蔬菜及生果进食量很少,樊某身高 168,体重 85 kg,有高血压病,五年前因大便后滴血在我院查肠镜示内痔出血,乙状结肠多发息肉,其间一处息肉病检提示腺瘤样息肉。主张患者内镜下切除,但患者未注重,半年前呈现便秘,再次查肠镜,考虑乙状结肠癌。
病例四:姜某,女,50 岁,有焦虑症病史 20 年,15 年前呈现排便习气改动,在外院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尽管曾口服抗焦虑药物,但患者焦虑症一向操控欠佳,长时刻失眠,自己为了操控焦虑症,长时刻抽烟,酗酒,三个月前患者呈现左下腹痛,在我院内镜中心查肠镜,考虑为乙状结肠癌。
那么结直肠癌的病因终究有哪些呢?
1. 宗族遗传。遗传性结直肠癌在结直肠癌系统中占有重要份额,临床上根据有无多发性息肉病,可将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宗族遗传性息肉病和宗族遗传性非息肉病两大类。遗传性息肉病又可细分为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错构瘤性息肉病,前者包含宗族性腺瘤性息肉病、Turcot 综合征(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等,后者包含 Peutz-Jeghers 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息肉综合征)、宗族性年少性息肉病、Cowden 综合征(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Bannayan-Ruvalcaba-Riley 综合征等。两类遗传性结直肠癌的遗传方法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研讨发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和宗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别离约占结直肠癌的 5%~15% 和 5%。
宗族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确诊规范为:(1)宗族中至少 3 人经病理确诊为结肠癌,且其间 1 人为其他 2 人的直系亲属;(2)有必要累及接连 2 代人;(3)至少有 1 人结直肠癌发病早于 50 岁;(4)扫除宗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宗族遗传性息肉病,是一种杂合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肠疾病,可有 100 个或更多的腺瘤样息肉布满结肠和直肠,5 号常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骤变的显性基因(FAP)是致病要素。研讨发现此类患者往往 10~15 岁开端即呈现腺瘤样息肉,假如不医治, 简直一切的患者在 45 岁从前均会发作恶变。
病例一中的张某某即归于这种状况。
2. 饮食要素。研讨发现,高脂肪、少纤维饮食者,罹患结直肠癌的几率较高。剑桥大学从前发布一项有关饮食与癌症的大型研讨,承受查询者达 40 万人之多,成果显现,高纤维饮食能有用减低患上丧命癌症的风险几率达 40%,特别是结直肠癌。而膳食纤维则能影响肠的活动,一起也可缩短食物经过肠道的时刻,削减粪便中致癌物质与肠黏膜触摸的时机,将大便、毒素赶快排出体外。
更有研讨证明,我国和日本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显着低于美国,但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见结直肠癌发病率显着上升,第二代已挨近美国人的发病率。此移民流行病学特色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病与环境要素,特别是与饮食要素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与我国和日本人不同,美国人喜吃高脂肪食物,而纤维素往往摄入缺乏。
别的,生果和蔬菜中除了纤维素能够有用防备结肠癌之外,所含维生素(A、C、D、E、叶酸)和微量元素或许有助于维护肠粘膜,部分研讨标明它们能够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详细机制是什么,现在仍不清楚。
病例二中的王某,病例三中的樊某均有饮食方面的高危要素。
3. 不良日子习气。研讨发现,罹患结直肠癌的患者往往存在不良日子习气。常见的不良习气有:(1)短少运动;(2)吸烟及酗酒;(3)日子过度严峻。
肥壮患者除了饮食操控欠佳之外,往往短少运动,很多人以为运动会使人更简单疲惫,其实不然。简直一切进行定时科学运动的人都能够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很少具有疲惫感,坚持定量科学的运动能够有用的进步人体多项重要生理机能,还能较好地操控体重,促进肠活动,有助大便排出,所以坚持运动对防备结直肠癌有利。
吸烟是大肠腺瘤的风险要素现已得到证明,而大肠腺瘤则是结直肠癌的高危癌前病变。
Am J Clin Nutr 杂志曾刊登过一项针对 87000 多名女人和 47000 多名男性的研讨成果,该研讨旨在找到结直肠癌与酒精之间的联络。在这项研讨过程中,自 1980 年来,共有 1801 例结直肠癌患者经过随访被确诊。研讨成果标明:有喝酒宗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量多于 30 克将大大添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没有喝酒宗族史的受试者则未显现出酒精摄入和罹患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
日子过度严峻,或许导致严峻的焦虑症,郁闷症,这些会构成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排泄添加,引起肠道活动减慢,构成食物残渣在肠腔停留时刻延伸,使得更多的致癌物被吸收,然后导致结直肠癌。别的,精力焦虑郁闷或许导致机体免疫功用失调,使其对某些骤变的上皮细胞监督铲除才能削弱。
病例一中的张某某,病例二中的王某,病例三中的樊某,病例四中的姜某均存在不良日子习气。
4. 癌前病变。(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一般以为大部分结直肠癌均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性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一般腺瘤越大,形状越不规则,绒毛含量越高,上皮异型增生越重,癌变时机越大。研讨证明,结直肠癌的发作过程为正常肠上皮→前期增生改动→细小腺瘤→前期腺瘤→中期腺瘤→后期腺瘤→结直肠癌→癌搬运。在这一过程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起着至关重要的效果,基因骤变被看做是结直肠癌发作的分子学根底。那么,腺瘤性息肉大约多久会转变为结直肠癌?研讨发现,腺瘤 5 年,10 年,20 年开展为癌的几率别离为 3%,8%,24%。(2)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可发作癌变,癌变率与病程有关,病程越长,癌变率越高;还与年纪有关,发病年纪越小,癌变率越高。
病例三中的樊某即契合这种状况。
5. 其他要素:胆囊切除。有研讨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或许机制为胆囊切除后大便中初级胆汁酸含量下降和次级胆汁酸含量升高,初级胆汁酸在肝脏组成,包含胆酸(CA)和鹅脱氧胆酸(CDCA)。初级胆汁酸一部分在细菌效果下脱氧构成次级胆汁酸,包含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及微量熊脱氧胆酸(UDCA)。次级胆汁酸的 LCA 能够升高结直肠癌发病几率,而 DCA 可转换为甲基胆蒽,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了解结直肠癌病因后,又该怎么防备?
1. 改动不良日子习气,操控体重在规范范围内,坚持有氧运动,主张每周 4~5 次。每次继续 20~40 分钟,戒烟戒酒,坚持达观心态,活跃调停日子和工作压力。
2.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不吃腌、熏、烤制品,不吃发霉食物,低脂饮食,科学分配蔬菜和生果等纤维膳食。
3. 活跃医治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不是从正常细胞一跃构成的,它有一个病变开展过程,这其间需求 5~20 年,乃至更长时刻,因而早发现,早医治,能够有用防备结直肠癌的发作。
4. 有高危要素及结肠癌宗族史的更应该注重防备,主张每年查看 1 次结肠镜,因为内镜的开展迅速,未开展成结直肠癌的肠息肉 80%~90% 能够经过内镜下切除,较安全,康复快,避免了外科开腹的伤口,这为结直肠癌的防备和前期医治供给了有利条件。
5. 研讨显现,长时刻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使结直肠癌的相对风险度下降。但阿司匹林也有药物副效果,比方或许导致胃黏膜溃烂、出血及溃疡等,故需慎用,需求使用时应咨询专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