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痛风患者,长时间没有操控血尿酸,因急性发生就诊时,血尿酸往往超支。此刻除了活跃处理痛风性关节炎,能不能进行降尿酸医治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复,有两种不同的声响。
反方:不能降尿酸医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尿酸可在痛风患者的关节腔或滑囊堆积构成尿酸盐结晶,急性发生期运用降尿酸药物后,血尿酸下降,尿酸盐被发动至血液,影响关节腔或滑囊,然后加剧痛风。理论上,此刻运用降尿酸药物,包含按捺尿酸生成类或促进尿酸分泌类,弊大于利。
已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么何时才能降尿酸医治?2011 年日本痛风攻略以为,降尿酸医治应在急性痛风炎症彻底消退后 1-2 周开端。2013 年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医治的专家一致也认同症状缓解 ≥ 2 周再降尿酸医治。再看看 2016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痛风循证办理主张》,其引荐在痛风急性发生缓解后再考虑降尿酸医治。2017 年英国风湿病学会痛风办理攻略相同以为痛苦症状消失、炎症反响操控后考虑降尿酸医治,可是根据级别为 IV 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调查),引荐强度 94%。
正方:能够降尿酸医治,用药速战速决
支撑这种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前期尿酸晶体负荷较少,前期医治有或许治好痛风,所以第 1 次发生后就开端医治,用药速战速决。
在 2012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办理攻略,是这样引荐的:在有用抗炎医治的基础上,能够发动降尿酸医治。抗炎医治包含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一线降尿酸药物为别嘌呤醇,小剂量(50-100 mg/天)开始。需求留意,该引荐的根据等级仅为 C 级,即为专家观念、病例研讨构成的一致,短少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剖析的根据。随后 2013 年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医治的专家一致也表述过此观念。
也有患者在痛风发生期血清尿酸在正常水平。若痛风急性期考虑降尿酸医治,此刻怎么作出决议计划?2017 年《我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医治多学科专家一致》参阅欧美及日本攻略,给出主张:只需痛风性关节炎 ≥ 2 次发生,或痛风性关节炎发生 1 次,伴下列任何一项要素:年纪<40 岁、有痛风石或尿酸盐堆积根据、尿酸性肾结石或肾功能危害、高血压、糖耐量反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卒中、肥壮、心功能不全,就能够降尿酸医治。急性期降尿酸医治前,必须和患者充沛交流,奉告其痛风性关节炎加剧的或许。
最终,我想说说自己的观念,我个人倾向于反方的定见,正方观念需更多的循证医学根据支撑。但是,从国内外攻略及临床实践中能总结出,以下两种状况在痛风急性发生时能够降尿酸医治:
1. 痛风急性在降尿酸医治过程中,或许呈现痛风发生。此刻降尿酸药物能够且应该持续运用,保持原量,一起按痛风关节炎的医治办法进行医治。
2. 严峻缓慢痛风,痛苦拖延,无法到达缓解期。
作者:徐乃佳(主治医师)
参阅文献
1. Khanna D,Fitzgerald JD,Khanna PP,et al.2012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gout.Part 1:systematic nonpharmaeologic and pharmaeologi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hyperurieemia.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2,64:1431-1446.
2. Yamanaka H.Japanes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urieemia and gout:second edition.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2011,30:1018-1029.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医治的我国专家一致.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29(11):913-920.
4.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2016 我国痛风医治攻略. 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
5. P Richette,M Doherty,E Pascual,et al.2016 updated EULAR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Ann Rheum Dis, 2017, 76(1): 29-42.
6. Michelle Hui, Alison Carr, Stewart Cameron,et al.The 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Rheumatology(Oxford). 2017, 56(7):1246.
7. 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医治多学科一致专家组. 我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医治多学科专家一致. 中华内科杂志.2017,56(3):23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