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 Medscape 上发现一则病例,患者 42 岁男性, 8 年前行结肠镜查看确诊为克罗恩病,之后口服美沙拉嗪医治。3 年前因经济原因中止医治及复查。近期再次呈现腹痛及血便就诊。
在开端药物医治之前,对该患者行结肠镜查看,发现结尾回肠粘膜充血,近端升结肠部分粘膜充血红肿、有溃疡构成伴自发性出血,其他肠段未见异常。对两处病灶别离取活检,提示:轻度活动性回肠炎及(升结肠)纤维浓性渗出物、溃疡构成。考虑克罗恩病处于活动期,予泼尼松及美沙拉嗪口服。
1 月后患者随访时,病况明显好转,腹痛及便血消失。6 月后,再次行结肠镜查看,发现近端升结肠可见大片结节状粘膜(如图 1-2 所示),病灶长约 3 cm,结尾回肠和剩下肠段未见异常。
图 1. 升结肠大片结节状粘膜
图 2. 升结肠病灶近观
针对该患者病史及结肠镜表现,考虑现在的确诊是什么?
A. 假性息肉
B. 无蒂分叶状腺瘤
C. 非息肉状结直肠肿瘤
D. 活动性克罗恩病
结合患者既往克罗恩病病史,考虑现在确诊为非息肉状结直肠肿瘤(NP-CRN)。与息肉状结直肠肿瘤比较,NP-CRN 一般不向肠腔内突起,形状扁平或细微拱起。该病灶的如下特征均与 NP-CRN 相符:细微拱起、血管形状含糊、不平整红斑、不规矩结节。活检成果为绒毛状轻度异型增生,证明了上述确诊。
辨别确诊
假性息肉,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表现为突出于肠腔的大小不等的团块,常散在散布,在炎症安排重复修正过程中构成。该病灶形状学及病理均不支撑假性息肉的确诊。
无蒂分叶状腺瘤,一般表现为相对扁平的息肉状增生,因为一般被粘液掩盖而在结肠镜下不易被辨认。典型的病变一般坐落升结肠,直径一般 ≥ 1 cm。安排学上不同于腺瘤状息肉,而有恶变倾向。本病灶在某些方面和无蒂分叶状腺瘤类似,但与典型无蒂分叶状腺瘤比较,形状更不规矩,并且病理确诊亦不支撑。
活动性克罗恩病的结肠镜下表现为溃疡,小至鹅口疮样溃疡,大至线状/爬行状溃疡,安排学上可见急慢性炎症。该病变不符合上述特色。
医治
因为该病灶过大难以安全、彻底地进行内镜下切除,患者决议承受外科手术,接诊医师和患者评论了以下三个手术计划:右半结肠切除术;全结直肠及结尾回肠切除术;全结肠切除及回肠直肠吻合术。
第一种医治计划,能够保存尚无病变的横结肠、左半结肠及直肠。但考虑到患者有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术后需行结肠镜查看随访。
第二种医治计划将消除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术后无需进行结肠镜随访,但造瘘术将严峻影响患者的日子质量。
两边协商后赞同行第三种医治计划即全结肠切除及回肠-直肠吻合术,术后只需随访直肠,将患结直肠癌的危险降到最低,且无须行造瘘术对日子质量影响较小。
终究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上述术式,病理提示回盲瓣回肠侧可见 0.4 cm 规模的粘膜内腺癌,盲肠可见 3.3 cm 规模轻度异型增生多发息肉状结节,切除的 13 枚淋巴结及脉管均未见搬运。肿瘤分级为 TisN0M0。
病例大盘点
克罗恩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高于常人。虽然研讨标明此类患者发作癌变的可能性比预期值要小,可是最近的一项研讨标明病程 10 年、20 年及 20 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癌的危险别离为 1%、2%、5%。
与癌变有关的要素包含:前期发病、男性、病程/累及规模/严峻程度、呈现假性息肉及狭隘、结直肠癌宗族史、兼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IBD 患者发作的结肠肿瘤主要为平整型病变或 NP-CRN,现在专家引荐此类病变可分为息肉状或非息肉状。
因为 NP-CRN 一般是不突出于肠腔的,在白光结肠镜下一般难以发现或完好切除。因而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达 50%。为了进步 NP-CRN 病灶的检出率,在随访内镜查看时需进行充沛的肠道预备,可运用高分辨率结肠镜以及时发现粘膜病变。
该病例中,患者到达临床缓解后,及时随访监测结肠镜是前期发现发现 NP-CRN 的要害。一起,虽然在该病例中未表现,但一般引荐运用色素内镜进行查看。